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6页 |
·喹啉的简介 | 第10-13页 |
·喹啉的结构及性质 | 第10-12页 |
·喹啉N-氧化物 | 第12-13页 |
·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第13-16页 |
·Skraup-Doebner-Miller合成法 | 第13-14页 |
·Friedlander-Pfitzinger合成法 | 第14-15页 |
·Combes合成法 | 第15页 |
·Bischler-Napieralski合成法 | 第15-16页 |
·喹啉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 第16-19页 |
·2-胺基喹啉的合成意义及方法 | 第19-24页 |
·2-胺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意义 | 第19-20页 |
·2-胺基喹啉的合成方法 | 第20-24页 |
·类型一:Chichibabin类反应 | 第20-21页 |
·类型二:2-取代的喹啉与胺类的反应 | 第21-22页 |
·类型三:传统的环加成法 | 第22-24页 |
·交叉脱氢偶联(Cro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 第24-34页 |
·交叉脱氢偶联的发展(Ⅰ):C-C键的构建 | 第25-30页 |
·交叉脱氢偶联的发展(Ⅱ):C-N键的构建 | 第30-32页 |
·交叉脱氢偶联的发展(Ⅲ):C-P键的构建 | 第32-34页 |
·硕士论文的设计思想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磷试剂参与的2-胺基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 第36-54页 |
·引言 | 第36页 |
·实验路线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氧化喹啉的制备 | 第37页 |
·二异丙基亚磷酸酯(DIPPH)的合成 | 第37-38页 |
·2-(N,N-二乙胺基)喹啉的合成 | 第38页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8-43页 |
·Antherton-Todd反应条件中各组分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磷试剂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43-46页 |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6-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推测反应机理 | 第50-51页 |
·磷谱跟踪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基于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原理的2-喹啉膦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 第54-71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路线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5页 |
·二正丁基亚磷酸酯的合成 | 第55-56页 |
·2-喹啉膦酸二乙酯的合成 | 第56页 |
·反应可行性探究 | 第56-60页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0-65页 |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61页 |
·不同氧化剂体系下的催化剂的影响 | 第61-63页 |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63-64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65-67页 |
·结构表征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部分化合物附图 | 第81-101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