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 黄庭坚题跋美学思想的理论前提 | 第13-17页 |
(一) 苏轼对黄庭坚题跋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13-14页 |
(二) 儒释道对黄庭坚题跋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14-17页 |
二、 黄庭坚题跋中的美学思想 | 第17-37页 |
(一) 重韵 | 第17-22页 |
1. 以“韵”通论书画诗文 | 第17-20页 |
2. “韵”的品格内涵 | 第20-22页 |
(二) 绝俗 | 第22-26页 |
1. “绝俗”——黄庭坚文艺批评的重要标准 | 第22-24页 |
2. “绝俗”——人格精神的体现 | 第24-26页 |
(三) 尚意 | 第26-32页 |
1. “古人笔意” | 第27-29页 |
2. “无意之意” | 第29-31页 |
3. 山谷“尚意”书法实践 | 第31-32页 |
(四) 重“心” | 第32-37页 |
1. 顿悟心性,开悟本心 | 第32-33页 |
2. 心不知手,手不知心 | 第33-35页 |
3. 以心驭法,不为法役 | 第35-37页 |
三、 黄庭坚题跋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