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心律失常论文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发病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断标记物研究

中文摘要(第一部分)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病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断标记物研究第1-12页
中文摘要(第二部分) Plakoglobin核异位抑制Wnt/β-catenin通路致心外膜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孤立性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心肌病发生第12-14页
中文摘要(第三部分)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脉精确度评价:冠脉造影与心脏移植标本第14-16页
Abstract (part 1)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New Diagnosis Marker of Arrhythmogenic Right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第16-18页
Abstract (part 2) Nuclear Plakoglobin Suppress Wnt/β-catenin Signaling cause EpicardialProgenitors Differentiated to Adipocytes in Isolated Arrhythmogenic Left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第18-20页
Abstract (part 3)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by coronary angiography:a head-to-head comparison with pathological coronary artery anatomy第20-21页
第一部分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断标记物研究第21-69页
 前言第21-23页
 材料与方法第23-39页
  1. 材料第23-29页
   ·研究标本第23-24页
     ·ARVC发病分子机制研究样本第23页
     ·ARVC诊断标记物标本库第23-24页
   ·试剂第24-25页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第25-27页
   ·设备第27-29页
  2. 研究流程图第29-30页
  3. 全基因组测序及数据分析第30-31页
  4.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第31-32页
   ·石蜡切片制作第31页
   ·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31-32页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第32页
   ·石蜡切片Masson染色第32页
  5. 细胞质与细胞核蛋白提取,分离和免疫印迹检测第32-34页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3页
   ·SDS-PAGE凝胶的灌制第33页
   ·上样、电泳第33-34页
   ·蛋白质电转移和膜封闭第34页
   ·抗原抗体反应第34页
  6.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对蛋白复合体的鉴定第34-35页
   ·免疫共沉淀第34-35页
   ·Westen印迹鉴定第35页
   ·LTQ质谱鉴定第35页
   ·数据库检索第35页
  7 mRNA的测定第35-37页
   ·RNA提取第35-36页
   ·逆转录反应第36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6-37页
  8. 不同活检位置的不同种类“过渡态”细胞筛选第37页
  9. 流式细胞分析第37-38页
   ·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第38页
   ·流式细胞分析第38页
  10. 心肌标本电镜制备及观察第38页
  11. ARVC诊断方法评价第38-39页
   ·三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建立第38-39页
   ·不同诊断方法的质量控制第39页
  12. 统计学方法第39页
 结果第39-60页
  第一部分 ARVC发病的分子机制第39-53页
   1. ARVC组基线资料,病理特征及基因背景第39-41页
   ·临床特征第39页
   ·病理学特征第39-40页
   ·基因突变特征第40-41页
   2. 对照组尸检患者的基线资料第41-42页
   3. ARVC发病分子机制第42-51页
   ·桥粒突变型ARVC发病分子机制第42-47页
     ·桥粒突变型ARVC可明显观察到PG蛋白信号下降第42-43页
     ·PG蛋白异位进入ARVC心肌细胞核第43-44页
     ·PG与β-catenin在细胞核竞争性与Wnt通路核心转录因子TCF712结合第44-46页
     ·PG蛋白核异位竞争结合TCF712导致下游多种靶基因转录改变第46-47页
   ·非桥粒突变型ARVC发病分子机制第47-51页
     ·非桥粒突变ARVC发现Wnt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磷酸化第47-50页
     ·β-catenin磷酸化导致Wnt通路下游多种靶基因转录改变第50-51页
   4. ARVC心肌组织存在心肌祖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的“过渡态细胞”第51-53页
  第二部分 ARVC新型诊断标记物第53-60页
   1 “过渡态细胞”在ARVC心脏不同解剖位置分布第53-54页
   2. Isletl~++CEBP/α~+细胞在ARVC心脏组织中的表达的特异性第54-55页
   3. Isletl~+/CEBP-α~+细胞作为ARVC诊断标记物优于与传统方法(定量心内膜活检和PG蛋白信号下降),右室流出道为其最佳活检位置第55-60页
   ·标本库特征第55-56页
   ·心内膜定量活检在5个不同活检位置的诊断能力第56页
   ·PG蛋白信号下降在5个不同活检位置的诊断能力第56页
   ·Islet1+CEBP/α~+“过渡态细胞”在5个不同活检位置的诊断能力第56-57页
   ·3种诊断方法在5个不同位置诊断能力的比较第57-60页
 讨论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第二部分 Plakoglobin核异位抑制Wnt/β-catenin通路致心外膜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孤立性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心肌病发生第69-83页
 前言第69-70页
 方法第70-72页
  1. 研究的样本第70页
   ·IALVC组(n=4)第70页
   ·对照组(n=4)第70页
  2. 实验方法第70-72页
   ·免疫印迹检测PG在左室心肌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表达情况第70页
   ·免疫荧光观察PG在左室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分布第70页
   ·免疫共沉淀检测PG,β-catenin与Tcf712之间竞争性结合第70-71页
   ·Wnt通路下游靶基因及与EMT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第71页
   ·心外膜祖细胞标记物在IALVC左室心肌特异性表达第71-72页
   ·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检测“过渡态细胞”第72页
  3. 统计学方法第72页
 结果第72-79页
  1. IALVC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第72-76页
   ·临床特征第72页
   ·病理学特征第72-74页
   ·4例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第74-76页
  2. IALVC左室心肌组织PG蛋白信号下降第76-77页
  3. PG蛋白与β-catenin的竞争性与TCF712结合导致Wnt通路的抑制,EMT基因表达升高第77页
  4. IALVC左室心肌组织特异表达心外膜祖细胞标记物和共表达脂肪转录因子的“过渡态细胞”第77-79页
 讨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第三部分 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脉病变的真实结果:冠脉造影与心脏移植标本冠脉病理解剖头对头的比较研究第83-100页
 前言第83页
 方法第83-86页
  1 患者第83-84页
  2 冠脉造影评估冠脉病变第84页
  3 受体心脏冠脉病理解剖方法第84-85页
  4. 病变参数的获取第85-86页
   ·以病人,血管分支和血管段为基础的评估方法第85页
   ·利用临床冠脉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和复杂程度第85-86页
  5. 统计学方法第86页
 结果第86-96页
  1 患者一般情况第86-88页
  2. 以病人为基础的冠脉病变分析第88-89页
  3. 以血管分支为基础的冠脉病变分析第89-90页
  4. 以血管段为基础的冠脉病变分析第90-93页
  5. “解剖型”和“造影型”临床冠状动脉评分的比较第93-96页
 讨论第96-98页
 结论第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101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会议摘要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替诺福韦酯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下一篇: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稳态失衡与骨髓红系无效造血关系的初步研究 2、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SF3B1基因突变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