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野外工作 | 第12页 |
| ·岩体年代学 | 第12-13页 |
| ·岩石地球化学 | 第13页 |
| ·岩石成因分析及构造反演 | 第13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成果 | 第14-15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学特征 | 第15-24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9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5-17页 |
| ·北喜马拉雅穹窿带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18页 |
|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 | 第18-19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19-24页 |
| ·曲珍岩体淡色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20-21页 |
| ·更惹岩体淡色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21-22页 |
| ·绒博岩体淡色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22-24页 |
| 3 北喜马拉雅穹窿带淡色花岗岩的年代学特征 | 第24-37页 |
| ·曲珍、更惹、绒博岩体淡色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 | 第24-27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 ·曲珍、更惹、绒博岩体淡色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分析结果 | 第25-27页 |
| ·曲珍、更惹、绒博岩体淡色花岗岩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 | 第27-29页 |
| ·曲珍淡色花岗岩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 | 第27-28页 |
| ·更惹淡色花岗岩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 | 第28页 |
| ·绒博淡色花岗岩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 | 第28-29页 |
| ·曲珍、更惹、绒博淡色花岗岩体的锆石稀土元素分析 | 第29页 |
| ·曲珍淡色花岗岩锆石稀土元素分析 | 第29页 |
| ·更惹淡色花岗岩锆石稀土元素分析 | 第29页 |
| ·绒博淡色花岗岩锆石稀土元素分析 | 第29页 |
| ·北喜马拉雅穹窿带淡色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 | 第29-37页 |
| 4 北喜马拉雅穹窿带中东段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48页 |
| ·主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方法 | 第37-38页 |
|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39页 |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0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0-41页 |
| ·北喜马拉雅东段与中段淡色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 第41-48页 |
| 5 北喜马拉雅穹窿带中东段淡色花岗岩形成温压及深度计算 | 第48-52页 |
| ·温度估算 | 第48页 |
| ·压力及深度估算 | 第48-52页 |
| 6 北喜马拉雅穹窿带中东段淡色花岗岩的岩石成因 | 第52-55页 |
| ·源岩分析 | 第52-53页 |
| ·岩石成因探讨 | 第53-55页 |
| 7 北喜马拉雅穹窿带中东段淡色花岗岩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 | 第55-58页 |
| ·构造背景 | 第55-56页 |
| ·构造动力学意义 | 第56-58页 |
| 8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