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5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5-22页 |
|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 | 第15-17页 |
| ·MS 诊断标准的发展 | 第15-16页 |
| ·Poser 诊断标准 | 第16页 |
| ·McDonald 诊断标准(2001) | 第16页 |
| ·McDonald 诊断标准(2005) | 第16-17页 |
| ·McDonald 诊断标准(2010) | 第17页 |
| ·新技术的应用 | 第17-22页 |
| ·常规 MRI | 第17-18页 |
| ·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 | 第18-19页 |
| ·磁共振波谱(MRS) | 第19-20页 |
| ·磁化传递成像(MTI) | 第20页 |
|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 第20-21页 |
|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 第21-22页 |
| 第3章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多发性硬化患者卧立位脑血流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相关性研究 | 第22-32页 |
| ·东北地区 246 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第22-27页 |
|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结果 | 第23-27页 |
| ·42 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卧立位脑血流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的相关性 | 第27-32页 |
|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8页 |
| ·结果 | 第28-32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32-39页 |
| ·MS 患者临床特征 | 第32-33页 |
| ·实验室及电生理检查 | 第33-34页 |
| ·影像学特征 | 第34-36页 |
| ·治疗 | 第36页 |
| ·卧立位脑血流变化 | 第36-39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39页 |
| ·特色与创新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