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9-1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1页 |
三、主要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投资连结保险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第二章 投资连结保险的运作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 第18-29页 |
第一节 投资连结保险的内涵 | 第18-22页 |
一、投资连结保险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投资连结保险的特点 | 第19-20页 |
三、投资连结保险的主要投资工具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投资连结保险与其他类似金融产品的比较研究 | 第22-25页 |
一、与传统寿险的比较 | 第22页 |
二、与分红险的比较 | 第22-23页 |
三、与万能险的比较 | 第23-24页 |
四、投资连结保险与基金的比较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一、我国投资连结保险发展概况 | 第25-26页 |
二、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监管现状 | 第26-27页 |
三、我国保险公司投连险账户规模现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DEA的投连险账户业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DEA)基本模型简介 | 第29-33页 |
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介绍 | 第29-30页 |
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基本模型 | 第30-32页 |
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优势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对DEA的改进:构建适合投连险业绩评价的DEA模型 | 第33-40页 |
一、DEA模型评价结果与传统指标的同一性 | 第33-34页 |
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的角度 | 第34页 |
三、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具体选择 | 第34-37页 |
四、本文具体适用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对我国投连险账户投资业绩的实证研究 | 第40-65页 |
第一节 研究样本和数据处理 | 第40-42页 |
一、样本对象的确定 | 第40页 |
二、样本期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三、输入输出指标的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指数型账户的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一、相对效率分析 | 第42-43页 |
二、参考集合分析 | 第43页 |
三、差额变数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激进型账户的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一、相对效率分析 | 第44-46页 |
二、参考集合分析 | 第46-48页 |
三、差额变数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节 混合型账户的结果分析 | 第50-57页 |
一、相对效率分析 | 第50-52页 |
二、参考集合分析 | 第52-54页 |
三、差额变数分析 | 第54-57页 |
第五节 债券型账户的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一、相对效率分析 | 第57-58页 |
二、参考集合分析 | 第58-59页 |
三、差额变数分析 | 第59-60页 |
第六节 货币型账户的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一、相对效率分析 | 第60-61页 |
二、参考集合分析 | 第61-62页 |
三、差额变数分析 | 第62-63页 |
第七节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相关建议和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第一节 对投连险的操作建议 | 第65-66页 |
第二节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