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条件下寒地水稻生育界限期及产量品质稳定性研究
CONTENTS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黑龙江省气温和积温变化情况 | 第13-15页 |
·黑龙江省气温变化 | 第13页 |
·黑龙江省活动积温及其变化 | 第13-15页 |
·气温与水稻产量品质的关系 | 第15-17页 |
·气温与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 第15-16页 |
·气温与品质的关系 | 第16-17页 |
·寒地水稻计划栽培管理模式现状 | 第17页 |
·水稻产量和品质稳定性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品质稳定性分析现状 | 第18-19页 |
·AMMI 模型的应用 | 第19页 |
·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黑龙江垦区气温变化分析与研究 | 第21-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气象资料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5页 |
·黑龙江垦区 2001-2012 年气温变化 | 第22-32页 |
·黑龙江垦区农场积温变化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水稻主产区气温变化 | 第35-36页 |
·黑龙江垦区农场积温变化 | 第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黑龙江垦区水稻主产区气温变化 | 第36页 |
·黑龙江垦区农场积温变化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不同试验区水稻生育界限期的界定 | 第37-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气象资料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数据统计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50页 |
·肇源农场水稻界限期确定 | 第38-42页 |
·友谊农场水稻界限期分析 | 第42-46页 |
·洪河农场水稻界限期研究 | 第46-50页 |
·三个农场水稻界限期比较 | 第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肇源农场水稻界限期界定 | 第51页 |
·友谊农场水稻界限期分析 | 第51页 |
·洪河农场水稻界限期研究 | 第51-52页 |
·三个农场水稻界限期比较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不同试验区水稻产量稳定性分析 | 第53-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试验材料 | 第53-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地点和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比较 | 第55-56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 AMMI 模型分析 | 第56-57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性分析 | 第57-59页 |
·产量与产量相关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地点和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比 | 第61页 |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 AMMI 模型分析 | 第61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页 |
·产量及产量相关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不同试验区水稻品质稳定性分析 | 第62-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试验材料 | 第62页 |
·测试项目和方法 | 第62-63页 |
·统计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5页 |
·地点和品种间加工品质比较和稳定性分析 | 第63-67页 |
·地点和品种间外观品质比较和稳定性分析 | 第67-70页 |
·营养品质比较及其稳定性研究 | 第70-75页 |
·讨论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加工品质比较和稳定性分析 | 第76页 |
·外观品质比较和稳定性分析 | 第76-77页 |
·营养品质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88页 |
论文图表统计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