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1章 刑罚轻缓化概述 | 第11-20页 |
| ·刑罚轻缓化的含义及历史路径 | 第11-14页 |
| ·刑罚轻缓化的含义 | 第11-13页 |
| ·我国刑罚轻缓化的历史路径 | 第13-14页 |
| ·刑罚轻缓化的理论根据 | 第14-20页 |
| ·刑罚的人道性 | 第14-16页 |
| ·刑罚的谦抑性 | 第16-20页 |
| 第2章 《刑法修正案(八)》中体现出的“刑罚轻缓化” | 第20-31页 |
| ·对我国死刑的限制 | 第20-23页 |
| ·废除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 | 第20-21页 |
| ·废除死刑的13个罪名的共性及合理性分析 | 第21-23页 |
| ·老年人犯罪从宽制度的创建和完善 | 第23-25页 |
| ·75岁以上老年人禁止适用死刑 | 第23页 |
| ·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依据及合理性 | 第23-25页 |
| ·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制度的完善 | 第25-28页 |
| ·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以及免除“前科报告义务” | 第25页 |
| ·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依据及合理性 | 第25-28页 |
| ·社区矫正制度的创建和完善 | 第28-31页 |
| ·我国首次在立法上对社区矫正予以明确规定 | 第28页 |
| ·社区矫正制度的依据及合理性 | 第28-31页 |
| 第3章 我国实施刑罚轻缓化的现实合理性 | 第31-39页 |
| ·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刑倾向需要调整 | 第31-33页 |
| ·我国重刑现状的主要表现 | 第31-32页 |
| ·我国重刑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 ·刑罚轻缓化能够克服重刑的种种弊端 | 第33-39页 |
| ·重刑主义导致刑罚功能的贬值 | 第33-34页 |
| ·刑罚轻缓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34-36页 |
| ·刑罚轻缓化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 | 第36-39页 |
| 第4章 中国实现刑罚轻缓化的途径 | 第39-47页 |
| ·从立法层面探求轻缓化的实现 | 第39-43页 |
| ·转变刑罚观念 | 第39页 |
| ·进一步削减死刑罪名 | 第39-41页 |
| ·缩小死刑适用主体范围 | 第41-42页 |
| ·增加并完善罚金刑 | 第42-43页 |
| ·从司法层面探求轻缓化的实现 | 第43-47页 |
| ·贯彻人权保障理念 | 第43-44页 |
| ·重视量刑规范化 | 第44-45页 |
| ·贯彻执行刑事和解制度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