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山东“蓝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融合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0-28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5页
     ·研究背景第10-13页
     ·研究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实践模式总结第15-26页
     ·理论研究综述第15-20页
     ·实践模式总结第20-26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6-28页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28页
     ·研究难点第28页
     ·创新点第28页
2 理论基础第28-35页
   ·区域分工理论第28-31页
     ·绝对成本理论第28-29页
     ·比较成本理论第29页
     ·资源要素禀赋理论第29-30页
     ·要素替代理论第30页
     ·技术差距理论第30-31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31页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第31-34页
     ·“增长极”理论第31-32页
     ·“中心-外围”理论第32页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第32-33页
     ·均衡与非均衡发展论第33-34页
   ·地缘经济理论第34-35页
3 “蓝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融合发展的基础分析第35-46页
   ·良好的基础条件第35-41页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方便第35-36页
     ·资源互补性强,比较优势明显第36-38页
     ·物质基础较好,产业前景广阔第38-40页
     ·政府高度重视,扶持政策不断出台第40-41页
   ·限制性因素第41-46页
     ·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差异明显第41页
     ·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第41-44页
     ·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统筹发展程度低第44页
     ·融合发展的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统筹的市场、政策和体制第44-46页
4 “蓝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融合发展的目标和实施路径第46-59页
   ·融合发展的目标第46-47页
     ·近期目标(2013-2015 年)第46-47页
     ·中远期目标(2016-2020 年)第47页
   ·融合发展的重点内容第47-58页
     ·基础设施的协调第47-49页
     ·空间布局的优化第49-52页
     ·产业布局的调整第52-54页
     ·资源要素的共享第54-55页
     ·对外开放的拓展第55-57页
     ·生态同建、环保一体第57-58页
   ·融合发展的效能展望第58-59页
5 “蓝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9-64页
   ·加强宣传,提升融合发展意识第59-60页
   ·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第60页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第60-61页
   ·完善合作政策,强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建设第61-62页
   ·统筹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一体化的环境保护机制第62页
   ·统筹组织重大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鲁苏粤浙沪低碳化产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下一篇:绿色发展评价及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