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选题背景与依据 | 第10-12页 |
| ·教育资源社会共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0-11页 |
| ·高等学校职能的转变要求深化服务社会的功能 | 第11页 |
| ·高等学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11-12页 |
| ·高等学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内在要求 | 第1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 ·“资源”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 ·“体育资源”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 ·高校体育资源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15-19页 |
|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内涵理解 | 第15-17页 |
| ·基于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理论模式研究 | 第17-18页 |
| ·基于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制约因素研究 | 第18-19页 |
|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思路 | 第19-20页 |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 3 研究的对象、方法及过程 | 第20-24页 |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 ·访谈法 | 第20-21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1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21-22页 |
| ·研究的步骤与技术路线图 | 第22-24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44页 |
|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理论分析 | 第24-27页 |
| ·国外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24-25页 |
| ·国内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25-27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资源现状 | 第28-34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 第29-33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信息资源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 | 第34-39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服务社会情况 | 第34-37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服务社会情况 | 第37-39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信息资源服务社会情况 | 第39页 |
| ·山西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39-41页 |
| ·有形资源服务社会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40页 |
| ·无形资源服务社会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40-41页 |
| ·制约山西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因素 | 第41-44页 |
| ·缺乏健全的服务引导机制 | 第42页 |
| ·缺乏合理的经营方式 | 第42页 |
|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责任机制不健全 | 第42-44页 |
| 5 结论 | 第44-46页 |
| 6 对策 | 第46-48页 |
| ·建立、健全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引导机制 | 第46页 |
| ·开拓、完善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经营方式 | 第46-47页 |
| ·建立、健全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责任机制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录 | 第54-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