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层面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5-17页 |
|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乡镇 | 第15页 |
| ·社会主义新农村 | 第15-16页 |
| ·模式 | 第16页 |
| ·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 ·产业区位理论 | 第16页 |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7页 |
| 3 新农村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 第17-23页 |
| ·新农村发展模式的基本类型 | 第17-18页 |
| ·产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模式 | 第17页 |
| ·主导力量型新农村建设模式 | 第17-18页 |
| ·区域分异型新农村建设模式 | 第18页 |
| ·其它类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 第18页 |
| ·新农村发展模式的合理选择 | 第18-21页 |
| ·各种模式的优劣势条件分析 | 第18-20页 |
| ·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条件分析 | 第20-21页 |
| ·新农村发展模式的建设对策 | 第21-22页 |
| ·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的对策 | 第21-22页 |
| ·主导力量型发展模式的对策 | 第22页 |
| ·区域分异型发展模式的对策 | 第22页 |
| ·其它带动型发展模式的对策 | 第22页 |
| ·新农村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22-23页 |
| ·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22-23页 |
| ·主导力量型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23页 |
| ·区域分异型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23页 |
| ·其它带动型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23页 |
| 4 乡镇层面的新农村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23-48页 |
| ·大阳镇乡村旅游连片型发展模式研究 | 第23-35页 |
| ·大阳镇发展模式的合理选择 | 第23-29页 |
| ·大阳镇发展模式的建设对策 | 第29-34页 |
| ·大阳镇模式的推广适用条件 | 第34-35页 |
| ·辛置镇特色农业连片发展模式研究 | 第35-48页 |
| ·辛置镇发展模式的合理选择 | 第35-42页 |
| ·辛置镇发展模式的建设对策 | 第42-46页 |
| ·辛置镇模式的推广适用条件 | 第46-48页 |
| 5 主要结论与问题探讨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