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的被害人同意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被害人同意概述 | 第15-20页 |
(一) 同意称谓的界定 | 第15-16页 |
1. "同意"与"承诺"的比较 | 第15-16页 |
2. "权利人同意"的批判 | 第16页 |
(二)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6-20页 |
1. 被害者"危险引受"行为 | 第16-17页 |
2. "同意"不是处理被害者"危险引受"的依据 | 第17-20页 |
二、被害人同意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 第20-27页 |
(一) 学说概述 | 第20-26页 |
1. 二元论 | 第20-21页 |
2. 一元论 | 第21-24页 |
3. 三元论 | 第24-26页 |
(二) 本文观点 | 第26-27页 |
三、被害人同意的正当化根据 | 第27-39页 |
(一) 学说概述 | 第27-33页 |
1. 社会相当性说 | 第27页 |
2. 利益放弃说 | 第27-28页 |
3. 利益衡量说 | 第28-29页 |
4. 法的保护放弃说 | 第29-30页 |
5. 人格自由说 | 第30-31页 |
6. 自我决定权说 | 第31-32页 |
7. 小结 | 第32-33页 |
(二) 自我决定权 | 第33-38页 |
1. 起源与发展 | 第33页 |
2. 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3. 相关学说 | 第34-35页 |
4. 基本内容 | 第35-37页 |
5. 小结 | 第37-38页 |
(三) 自我决定权与被害人同意 | 第38-39页 |
1. 同意的本质 | 第38页 |
2. 自我决定权与个人法益 | 第38-39页 |
四、被害人同意的成立要件 | 第39-63页 |
(一) 同意主体 | 第39-40页 |
(二) 同意的法益范围 | 第40-44页 |
1. 可自由处分的法益 | 第40页 |
2. 限制处分的法益 | 第40-43页 |
3. 禁止处分的法益 | 第43-44页 |
(三) 同意能力 | 第44-46页 |
1. 学说概述 | 第44页 |
2. 本文观点 | 第44-46页 |
(四) 同意对象 | 第46-49页 |
1. 学说概述 | 第46-47页 |
2. 本文观点 | 第47-49页 |
(五) 主观真意 | 第49-58页 |
1. 学说概述 | 第49-54页 |
2. 同意错误的具体情形 | 第54-58页 |
(六) 同意认识 | 第58-62页 |
1. 学说概述 | 第58-59页 |
2. 本文观点 | 第59-62页 |
(七) 同意时间 | 第62-63页 |
五、被害人同意的实务考察与立法思考 | 第63-71页 |
(一) 专断的医疗行为 | 第63-67页 |
1. 学说概述 | 第63-64页 |
2. 相关立法与判例 | 第64-65页 |
3. 专断医疗行为的合法化要件 | 第65-67页 |
(二) 被害人同意的立法构想 | 第67-71页 |
1. 国外立法模式借鉴 | 第67页 |
2. 我国被害人同意的立法构想 | 第67-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