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炼化废液热解与燃烧动力学及结渣形成过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绪论第12-31页
   ·工业废液排放与处理概述第12-17页
     ·工业废液的排放与技术处理路线第12-13页
     ·工业废液焚烧处理概述第13-16页
     ·废液焚烧炉概况第16-17页
   ·典型固(液)态废弃物动力学研究及工业规模数值模拟第17-23页
     ·典型固(液)态废弃物动力学特性研究第17-19页
     ·工业规模固(液)态废弃物焚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第19-21页
     ·典型二次污染物排放的研究概况第21-23页
   ·典型固(液)态废弃物焚烧积灰/结渣实验研究第23-26页
     ·实验室研究方法第23-24页
     ·小型或中型实验装置研究第24-25页
     ·实际装置研究第25-26页
   ·典型富(碱)盐型灰形成组分沉积过程的数值研究第26-28页
   ·存在的问题和本文的主要思想第28-29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9-31页
2 化工废液热解和燃烧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第31-55页
   ·热分析原理与动力学理论第31-33页
     ·热分析原理第31-32页
     ·动力学基础理论第32-33页
   ·化工废液成分与物性参数分析第33-37页
     ·化工废液成分分析第33-34页
     ·化工废液工业和元素分析以及相关物性参数第34-35页
     ·化工废液黏度与温度、浓度的关系第35-37页
   ·热重实验装置和方法第37页
     ·实验设备第37页
     ·实验内容和条件第37页
   ·化工废液热解特性分析第37-44页
     ·TG-DTG分析曲线第37-39页
     ·DSC分析曲线第39-40页
     ·热解特性分析第40-41页
     ·热解动力学分析第41-44页
   ·化工废液燃烧特性分析第44-51页
     ·TG-DTG分析曲线第44-45页
     ·DSC分析曲线第45-46页
     ·燃烧性能分析第46-48页
     ·燃烧动力学分析第48-51页
   ·化工废液热解与燃烧特性综合分析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3 化工废液焚烧积灰结渣过程和机理的实验研究第55-74页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55-59页
     ·实验装置第55-57页
     ·化工废液固形物灰样制取与分析第57页
     ·实验条件与灰渣取样第57-59页
   ·灰渣样品表观特征第59-60页
   ·灰渣样品元素分布分析第60-63页
   ·灰渣样品微观形貌分析第63-66页
   ·灰渣样品矿物质分析第66-69页
   ·积灰/结渣物形成过程分析第69-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4 灰渣高温熔融热分析实验研究第74-82页
   ·前言第74页
   ·灰熔融性测试第74-77页
     ·实验装置与内容第74-7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5-77页
   ·灰渣熔融特性的同步热分析第77-81页
     ·实验装置与内容第7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本章小节第81-82页
5 工业规模化工废液焚烧炉燃烧过程数值研究第82-109页
   ·化工废液焚烧装置概况与模型假设第82-84页
   ·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第84-91页
     ·湍流模型第84-85页
     ·混合分数/PDF模型第85-86页
     ·辐射模型第86-87页
     ·离散相模型第87-88页
     ·化学反应模型第88-89页
     ·NO_x数学模型第89-90页
     ·SO_x数学模型第90-91页
   ·模型求解与边界条件设定第91-93页
     ·模型求解第91页
     ·边界条件与模拟工况第91-93页
   ·模型验证第93-95页
   ·结果与讨论第95-107页
     ·速度场分析第95-97页
     ·烟气流动流线与粒子运动轨迹第97-98页
     ·温度场分布第98-100页
     ·组分浓度分布以及与温度关系第100-101页
     ·NO_x组分浓度分布第101-104页
     ·SO_x组分浓度分布第104-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6 富盐型飞灰粒子黏附评价的热动力学模拟与实验分析第109-122页
   ·前言第109页
   ·黏附评价与方法第109-113页
     ·能量守恒理论(Energy conservation theory)第109-110页
     ·经验黏度模型(Viscosity-based model)第110-112页
     ·熔融组分理论(Melt fraction method)第112-113页
   ·FactSage软件简介第113-115页
     ·FactSage软件介绍第113-114页
     ·FactSage软件基本原理第114-115页
   ·热动力学模拟的输入参数与实验分析第115-116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16-121页
     ·热力学模拟的矿物质组成第116-117页
     ·热动力学模拟结果第117-118页
     ·基于XRD定量分析的实验结果第118-119页
     ·不同方法的熔融曲线评价第119-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7 废液焚烧余热锅炉气固两相流动与换热过程分析第122-142页
   ·前言第122-123页
   ·物理模型第123-124页
   ·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第124-128页
     ·离散相模型第124-125页
     ·灰形成组分冷凝模型第125页
     ·沉积与脱落模型第125-126页
     ·传热模型第126-128页
   ·模型求解与边界条件确定第128-131页
     ·网格生成和独立性验证第128页
     ·边界条件与模拟工况第128-131页
   ·结果与讨论第131-141页
     ·温度场分布与模型验证第131-132页
     ·速度场分布与飞灰粒子运动轨迹第132-133页
     ·飞灰粒子沉积与分布第133-135页
     ·实际沉积状况测量与比较第135-137页
     ·飞灰沉积对烟道换热过程的影响第137-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5-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爆炸焊接界面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纳米技术的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