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税法领域的适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导论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9-11页 |
2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税法领域适用的必要性 | 第11-18页 |
·诱因:滥用公司法人格避税的普遍性、严重性 | 第11-13页 |
·滥用公司法人格避税的普遍性 | 第11-12页 |
·滥用公司法人格避税的严重性 | 第12-13页 |
·必备:实质课税原则存在缺陷 | 第13-18页 |
·实质课税原则的内涵 | 第13-15页 |
·实质课税原则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关系 | 第15-18页 |
3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税法领域适用的可行性 | 第18-25页 |
·理论依据:“税收债权债务关系” | 第18-20页 |
·理论发展趋势:税法私法化 | 第20-21页 |
·内在联系:制度法理价值与法功能相吻合 | 第21-24页 |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价值 | 第21-23页 |
·税法的功能 | 第23页 |
·二者的吻合 | 第23-24页 |
·契机: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 第24-25页 |
4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税法领域适用的特殊性 | 第25-30页 |
·主体要件 | 第25-27页 |
·特殊的适用主体:税务机关 | 第25-27页 |
·公司法人格的滥用者仍然不能成为该制度的主张者 | 第27页 |
·行为要件 | 第27-28页 |
·结果要件 | 第28-30页 |
5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税法领域的建构设想 | 第30-37页 |
·实体法方面的设想 | 第30-34页 |
·立法方式引入仍是最优选择 | 第30-31页 |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1-34页 |
·程序法方面的设想 | 第34-37页 |
·程序方面 | 第34-35页 |
·监督和救济方面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