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用地节地模式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启示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2 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 第15-21页 |
|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15页 |
| ·产业用地的概念 | 第15-16页 |
|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功能理论 | 第16页 |
| ·区位理论 | 第16-17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17-18页 |
| ·集聚效应理论 | 第18-19页 |
|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 第19页 |
| ·技术支撑 | 第19-21页 |
| ·GIS 技术 | 第19-20页 |
| ·遥感技术 | 第20-21页 |
| 3 产业用地节地模式体系构建 | 第21-32页 |
| ·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节地发展阶段模式 | 第21-23页 |
| ·产业所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节地操作模式 | 第23-28页 |
| ·旧城改造模式 | 第23-25页 |
| ·商业街区建设模式 | 第25页 |
| ·开发区建设模式 | 第25-27页 |
|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 第27-28页 |
| ·产业所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节地规模模式 | 第28-31页 |
| ·土地低集约度、低扩展型模式 | 第28页 |
| ·土地低集约度、高扩展型模式 | 第28-29页 |
| ·土地高集约度、高扩展型模式 | 第29页 |
| ·土地高集约度、低扩展型模式 | 第29页 |
| ·土地集约利用节地规模模式的判定方法 | 第29-31页 |
| ·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节地模式判别体系 | 第31-32页 |
| 4 产业用地节地模式实证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 第32-41页 |
| ·芜湖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2-39页 |
| ·研究区概述 | 第32-33页 |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 ·土地利用强度及扩展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 ·土地利用规模扩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35-39页 |
|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 ·芜湖市节地模式体系的应用 | 第39-41页 |
| 5 芜湖市产业用地节地模式的借鉴与思考 | 第41-43页 |
| ·创新供地政策,统筹用地指标 | 第41页 |
| ·创新耕地储备制度,推动集体土地流转 | 第41-42页 |
| ·创新土地征收制度,加强土地综合开发试点建设 | 第42-43页 |
| 6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个人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