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其他论文

论薛瑄的“太极”说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3页
一、薛瑄“太极”说的思想渊源第13-19页
 (一) 先秦时期的“太极”说第13-14页
  1. 先秦儒家的太极思想第13页
  2. 先秦道家的太极思想第13-14页
 (二) 两宋时期的“太极”说第14-19页
  1. 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第15页
  2. 张载的“‘一故神’,太极也”第15-16页
  3. 二程的“动静相因”第16-17页
  4. 朱熹的“太极即理”第17-19页
二、薛瑄“太极”说的义理阐释第19-29页
 (一) 薛瑄“太极”的内涵及实质第19-23页
  1. “太极”的内涵第19-20页
  2. “太极”的实质第20-23页
 (二) 薛瑄“太极”说的特征第23-26页
  1. “太极”是无形而有象的第23-24页
  2. “太极”是动静无限循环的第24-25页
  3. “太极”是理气的统一体第25-26页
  4. “太极”是万物产生的根源第26页
 (三) 体认薛瑄“太极”的方法第26-29页
  1. 格物穷理第26-27页
  2. 知性知天第27-28页
  3. 反躬践履第28-29页
三、薛瑄“太极”说的意义和不足第29-35页
 (一) 薛瑄“太极”说的意义第29-32页
  1. 为其“复性”说提供天道观的理论支撑第29-30页
  2. 对明代理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影响第30-31页
  3.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作用第31-32页
 (二) 薛瑄“太极”说的不足第32-35页
  1. 时代背景造成的局限第32页
  2. 理论自身存在的不足第32-35页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朱熹唐代观研究--以朱熹论唐代政治、哲学、文学为考察对象
下一篇:孙奇逢实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