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0页
第1章 绪论第20-52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0-32页
     ·研究背景第20-24页
     ·研究意义第24-32页
   ·主要概念的界定第32-43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主体第32-36页
     ·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关系第36-42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内涵第42-43页
   ·研究方法第43-50页
     ·系统论第43-45页
     ·协同论第45-48页
     ·三螺旋理论第48-50页
   ·预期创新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50-52页
     ·预期创新第50-51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1-52页
第2章 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概述第52-115页
   ·创新集群的理论概述第52-69页
     ·集群与创新集群第52-66页
     ·创新集群的网络化第66-69页
   ·协同创新网络第69-90页
     ·创新网络的内涵第69-79页
     ·创新网络的分类第79-82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成因与发生机制第82-90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础第90-107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础概述第90-95页
     ·创新网络的知识资源共享第95-99页
     ·创新网络的知识创造能力第99-103页
     ·自组织理论第103-104页
     ·交易成本理论第104-107页
   ·网络能力理论概述第107-115页
     ·网络能力的内涵与网络能力的分解第107-109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资源与绩效第109-111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发展动力第111-115页
第3章 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与模式第115-160页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与机制的理论概述第115-142页
     ·协同创新的理论概述第116-127页
     ·协同机制的理论概述第127-133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治理与发展第133-142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模式理论研究第142-149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模式第143-146页
     ·协同创新模式的进一步研究第146-149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效应第149-160页
     ·“合作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效应第150-157页
     ·国际协同创新第157-160页
第4章 协同创新网络的实现途径第160-233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环境第160-179页
     ·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环境背景概述第161-163页
     ·制度环境及产权环境第163-165页
     ·协同创新网络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165-171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规制环境第171-173页
     ·政策体系环境第173-179页
   ·第三部门再造与其创新效应第179-193页
     ·第三部门的理论概述第179-182页
     ·部分公益性院校转变为社会企业第182-184页
     ·行业合作组织再造与其效应第184-187页
     ·科技园区的发展机理第187-193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资金供给第193-213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财政资金增加机理第194-201页
     ·协同创新网络的金融资金增加机理第201-208页
     ·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建设机理第208-213页
   ·用户需求诱致创新第213-217页
     ·需求对于创新的拉动作用第213-214页
     ·用户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第214-215页
     ·用户参与的协同创新第215-216页
     ·用户创新的实现路径第216-217页
   ·协同创新的案例研究第217-224页
     ·台湾地区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及经验①第217-219页
     ·吉利协同创新模式①第219-221页
     ·美国 I/UCRC 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第221-222页
     ·宝钢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式第222-223页
     ·海尔与华为的协同创新模式第223-224页
   ·协同创新的数据分析第224-233页
第5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第233-241页
   ·研究结论第233-239页
     ·科技体制改革由单项向系统推进转变第233-234页
     ·创造公平、公正、竞争的科技市场第234页
     ·体现“大经济、大协作”的全局观第234-239页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239-241页
参考文献第241-26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2010、9——2013、6)第261-262页
致谢第262页

论文共2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当督导对强制性公民行为影响机制及权变因素研究
下一篇: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