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探源与发展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6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2-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城乡关系理论 | 第16-24页 |
| ·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6-18页 |
| ·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 第16-17页 |
| ·资本主义城乡对立关系中孕育着城乡融合的萌芽 | 第17-18页 |
| ·从唯心主义者转向唯物主义者是其主观基础 | 第18页 |
|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8-22页 |
| ·城乡对立 | 第19页 |
| ·城乡融合 | 第19-20页 |
| ·农业基础地位 | 第20-21页 |
| ·统筹城乡发展 | 第21-22页 |
| ·列宁的城乡关系理论 | 第22-24页 |
| ·对城乡对立根源的认识 | 第22页 |
| ·关于消除城乡对立的条件 | 第22-24页 |
|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关系理论 | 第24-32页 |
| ·我国历代领导对城乡关系理论的探索 | 第24-29页 |
| ·毛泽东关于城乡关系的基本主张 | 第24-25页 |
|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 | 第25-27页 |
| ·江泽民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贡献 | 第27-28页 |
| ·胡锦涛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探索 | 第28-29页 |
| ·我党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 | 第29-32页 |
| ·确立农业基础战略性地位 | 第30页 |
|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 第30页 |
| ·用发展的眼光看城乡关系 | 第30-31页 |
| ·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期性 | 第31页 |
| ·兼顾公平与效率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 第31-32页 |
|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城乡关系理论的运用与创新 | 第32-38页 |
| ·我国现阶段城乡关系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 ·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 | 第32-33页 |
| ·城乡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明显 | 第33页 |
| ·就业压力、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 | 第33-34页 |
| ·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困境 | 第34页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城乡关系理论的运用与创新 | 第34-38页 |
| ·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 第34-35页 |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第35页 |
| ·重视城市的中心地位 | 第35-36页 |
| ·工农业的合理布局 | 第36-37页 |
| ·建立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