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灾害教育应急与常态管理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引言 | 第8-13页 |
|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论文研究的整体思路 | 第13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2.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 ·灾害学理论 | 第13-14页 |
| ·灾害教育理论 | 第14-15页 |
| ·灾害教育的概念 | 第14页 |
| ·灾害教育的内涵 | 第14-15页 |
| ·灾害教育的形式 | 第15页 |
| ·现代应急管理理论 | 第15-20页 |
| ·现代应急管理定义 | 第15页 |
| ·应急管理流程 | 第15-16页 |
| ·应急机制 | 第16-20页 |
| 3 我国农村灾害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0-31页 |
| ·我国农村灾害教育基本现状 | 第20-27页 |
| ·农村居民灾害教育基本情况 | 第20-24页 |
| ·农村学校灾害教育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 ·我国农村灾害教育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 ·灾害教育定位形式化 | 第27-28页 |
| ·灾害教育内容粗放化 | 第28页 |
| ·灾害教育手段传统化 | 第28-29页 |
| ·我国农村地区灾害教育问题的产生根源 | 第29-31页 |
| ·灾害风险意识淡薄 | 第29页 |
| ·灾害治理体制落后 | 第29-30页 |
| ·城乡二元分治,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 第30页 |
| ·我国农村地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 第30-31页 |
| ·灾害教育理念落后、技术能力匮乏 | 第31页 |
| 4. 农村灾害教育应急管理机制 | 第31-37页 |
| ·监控与启动机制 | 第32-33页 |
| ·监控机制 | 第32页 |
| ·启动机制 | 第32-33页 |
| ·处置与协调机制 | 第33-34页 |
| ·处置机制 | 第33-34页 |
| ·协调机制 | 第34页 |
| ·运行与评价机制 | 第34-35页 |
| ·运行机制 | 第34-35页 |
| ·评价机制 | 第35页 |
| ·监督与奖惩机制 | 第35-36页 |
| ·监督机制 | 第35页 |
| ·奖励与问责机制 | 第35-36页 |
| ·终止与补偿机制 | 第36页 |
| ·终止机制 | 第36页 |
| ·补偿机制 | 第36页 |
| ·善后处理机制 | 第36-37页 |
| 5.农村灾害教育常态管理机制 | 第37-42页 |
| ·组织机制 | 第37-39页 |
| ·政府主导机制 | 第37-38页 |
| ·社会参与机制 | 第38-39页 |
| ·执行机制 | 第39-41页 |
| ·规划与设计机制 | 第39页 |
| ·开展与评估机制 | 第39-41页 |
| ·保障机制 | 第41-42页 |
| ·人才保障机制 | 第41页 |
| ·物质与技术支持机制 | 第41-42页 |
| ·财力投入机制 | 第42页 |
| 6.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录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介 | 第50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