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土遗址的研究历程 | 第9-11页 |
1-2-1 国外土遗址研究简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土遗址研究简述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遗产评估研究简述 | 第11页 |
1-3-1 国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简述 | 第11页 |
1-3-2 国内遗产价值评估研究简述 | 第11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重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5-1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2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12-14页 |
§1-6 论文框架图 | 第14-15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新疆土遗址概述 | 第16-21页 |
§2-1 建筑遗产相关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2-1-1 国际对于建筑遗产相关概念的描述 | 第16-18页 |
2-1-2 国内对于建筑遗产相关概念的描述 | 第18-19页 |
§2-2 土遗址的概述 | 第19页 |
2-2-1 土遗址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丝绸之路上土遗址的概述 | 第19页 |
§2-3 新疆土遗址概述 | 第19-20页 |
2-3-1 新疆生土建筑及其环境背景概况 | 第19-20页 |
2-3-2 新疆土遗址的分布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遗产价值评估与新疆土遗址价值评估研究 | 第21-26页 |
§3-1 价值与评价 | 第21-22页 |
3-1-1 价值的内涵 | 第21页 |
3-1-2 价值与评价 | 第21-22页 |
§3-2 我国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研究 | 第22-23页 |
3-2-1 建筑遗产的价值 | 第22页 |
3-2-2 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 | 第22-23页 |
3-2-3 我国遗产的价值评估 | 第23页 |
§3-3 土遗址价值评估的特点 | 第23页 |
3-3-1 原真性与真实性的结合 | 第23页 |
3-3-2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 第23页 |
3-3-3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 第23页 |
§3-4 新疆土遗址价值评估研究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3-4-1 新疆土遗址存世众多 | 第24页 |
3-4-2 新疆土遗址价值评估研究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新疆土遗址价值类型及其要素分析 | 第26-36页 |
§4-1 遗产价值评估领域的原则问题研究 | 第26-27页 |
4-1-1 真实性原则 | 第26页 |
4-1-2 整体性原则 | 第26-27页 |
§4-2 新疆土遗址价值类型及构成研究 | 第27-32页 |
4-2-1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7页 |
4-2-2 土遗址相关遗产价值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借鉴 | 第27-31页 |
4-2-3 针对新疆土遗址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总结 | 第31-32页 |
§4-3 新疆土遗址价值类型及要素的确定 | 第32-35页 |
4-3-1 历史价值 | 第32页 |
4-3-2 科学价值 | 第32-33页 |
4-3-3 艺术价值 | 第33-34页 |
4-3-4 社会价值 | 第34页 |
4-3-5 情感价值 | 第34-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新疆土遗址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第36-47页 |
§5-1 土遗址价值评估框架概述 | 第36页 |
§5-2 新疆土遗址价值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36-46页 |
5-2-1 建立模型的方法论研究 | 第36-37页 |
5-2-2 方法论的确定 | 第37页 |
5-2-3 评估要素的权重确定 | 第37-40页 |
5-2-4 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40-46页 |
5-2-5 土遗址价值评估的步骤 | 第4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新疆土遗址价值评估之实例研究 | 第47-64页 |
§6-1 交河故城遗址概况 | 第47-50页 |
6-1-1 交河故城遗址概况 | 第47-48页 |
6-1-2 交河故城遗址的历史沿革与考古研究 | 第48-49页 |
6-1-3 交河故城遗址的建筑形制与建造技法 | 第49-50页 |
§6-2 交河故城遗址价值分析 | 第50-52页 |
6-2-1 交河故城的历史价值 | 第50页 |
6-2-2 交河故城的情感价值 | 第50-51页 |
6-2-3 交河故城的艺术价值 | 第51页 |
6-2-4 交河故城的科学价值 | 第51页 |
6-2-5 交河故城的社会价值 | 第51-52页 |
§6-3 交河故城遗址价值评估 | 第52-55页 |
§6-4 交河古城价值评估结果解析 | 第55页 |
§6-5 哈密焉不拉克古城遗址价值评估 | 第55-58页 |
6-5-1 哈密焉不拉克古城遗址简介 | 第55页 |
6-5-2 哈密焉不拉克古城遗址价值评估 | 第55-58页 |
§6-6 疏附亚吾鲁克遗址价值评估 | 第58-62页 |
6-6-1 疏附亚吾鲁克遗址简介 | 第58-59页 |
6-6-2 疏附亚吾鲁克遗址价值评估 | 第59-62页 |
§6-7 评估模型及结果的解析 | 第62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