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页 |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11-18页 |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 | 第11-15页 |
·基于置换反应的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15-16页 |
·超分子绿色萃取剂 | 第16-18页 |
·选题思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置换分散液液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铅 | 第19-28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0-21页 |
·实验过程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萃取剂种类及体积的选择 | 第22页 |
·分散剂种类与体积的选择 | 第22-23页 |
·溶液酸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Zn~(2+)及DDTC浓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萃取时间的影响 | 第25页 |
·灰化和原子化温度曲线 | 第25-26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 | 第26页 |
·D-DLLME的方法性能指标 | 第26-27页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一步置换分散液液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复杂样品中的痕量银 | 第28-37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萃取剂种类及其体积的选择 | 第30-31页 |
·分散剂种类及其体积的选择 | 第31-32页 |
·pH的影响 | 第32页 |
·Ni~(2+)浓度及络合剂DDTC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萃取时间的影响 | 第33页 |
·灰化和原子化温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34-35页 |
·One Step D-DLLME方法的性能评价 | 第35页 |
·标准物质及实际水样的测定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超声辅助表面活性剂增强乳化一步置换分散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复杂样品中痕量银 | 第37-49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萃取剂种类及其用量的选择 | 第39-40页 |
·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浓度的选择 | 第40-42页 |
·pH的选择 | 第42页 |
·Ni~(2+)的浓度及络合剂DDTC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超声时间与超声频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超声温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45页 |
·灰化和原子化温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46页 |
·UASE-OSD-DLLME方法的评价 | 第46-47页 |
·标准物质及实际水样的测定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超分子溶剂分散液液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复杂样品中的痕量铅 | 第49-59页 |
·前言 | 第4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萃取剂种类的选择 | 第51-52页 |
·萃取剂癸酸质量的选择 | 第52页 |
·分散剂体积的选择 | 第52-53页 |
·DDTC浓度的选择 | 第53页 |
·pH的影响 | 第53-54页 |
·萃取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5页 |
·稀释剂种类的选择 | 第55-56页 |
·稀释剂用量的选择 | 第56页 |
·灰化和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第56-57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57页 |
·SM-DLLME方法的评价 | 第57页 |
·样品测定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