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业经济体制和组织论文--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论文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及效率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28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意义第17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7-25页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7-21页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第21-2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4-25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5-27页
     ·研究思路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27-2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8-42页
   ·供销合作社的概念和性质第28-29页
     ·供销合作社概念第28页
     ·供销合作社性质第28-29页
   ·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第29-31页
     ·合作经济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第29页
     ·合作经济形式是对资本主义占有的一种否定第29-30页
     ·合作社形式多样且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第30页
     ·国家要多方面扶持合作社第30-31页
   ·制度变迁的理论第31-34页
     ·制度变迁的内涵第31-32页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第32页
     ·制度变迁的绩效第32-33页
     ·制度变迁的类型第33-34页
   ·网络组织理论第34-37页
     ·网络组织理论概述第34-36页
     ·网络组织成员间具有资源互补性第36页
     ·网络组织成员间依靠关系协调第36页
     ·供销社属于网络组织第36-37页
   ·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绩效评估:前沿生产函数第37-42页
     ·DEA-Malmquist 方法和模型第37-40页
     ·三阶段 DEA 方法第40-42页
第三章 传统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及效率分析第42-63页
   ·传统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历程第42-47页
     ·萌芽阶段(1951 一 1978 年)第42-45页
     ·市场化探索阶段(1979—1992 年)第45-47页
     ·市场化适应阶段(1993——2008 年)第47页
   ·传统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第47-51页
     ·制度变迁的需求分析第47-48页
     ·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第48-49页
     ·制度变迁的目标选择第49-50页
     ·制度变迁方式第50-51页
   ·传统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经济效率第51-62页
     ·静态分析第51-57页
     ·动态分析第57-61页
     ·总体分析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新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及效率分析第63-80页
   ·新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创新制度第63-64页
   ·新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创新路径第64页
   ·新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创新实践第64-68页
     ·联合社第64-66页
     ·基层社第66-67页
     ·社有企业第67-68页
   ·新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的经济学分析第68-69页
     ·创新动力第68页
     ·创新目标第68-69页
     ·创新方式第69页
   ·新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经济效率测评第69-78页
     ·变量选择第69-71页
     ·效率特征第71-77页
     ·总体评价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新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案例分析第80-91页
   ·联合社典型案例:东莞市供销合作联社第81-84页
     ·制度创新的背景第81页
     ·制度创新的内容第81-84页
     ·制度创新的绩效第84页
     ·主要经验与启示第84页
   ·基层社典型案例:乐从基层供销合作社第84-87页
     ·制度创新的背景第84-85页
     ·制度创新的内容第85-87页
     ·制度创新的绩效第87页
     ·主要经验与启示第87页
   ·社有企业典型案例: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第87-89页
     ·制度创新的背景第87-88页
     ·制度创新的内容第88-89页
     ·制度创新的绩效第89页
     ·主要经验与启示第89页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创新案例的经济学分析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新时期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效率和影响因素分析第91-102页
   ·改革政策效率评价——DID 模型第91-95页
     ·模型设定――DID 方法第91-92页
     ·变量选择第92-93页
     ·回归结果第93-95页
     ·结果分析第95页
   ·改革效率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 模型第95-100页
     ·模型设定――Logistic 方法第96页
     ·变量选择第96-98页
     ·计量结果第98-99页
     ·结果分析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02-109页
   ·结论第102-104页
   ·建议第104-108页
     ·优化供销社流通方式第104-105页
     ·加快基层社体制改革第105-106页
     ·提升社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第106-107页
     ·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第107页
     ·多元化供销合作社扶持政策第107-108页
   ·论文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原理与实践--以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为例
下一篇:陕西省农户借贷行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