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专用公路K48+722~800段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0-13页 |
·降水与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10-11页 |
·斜坡稳定性与数值模拟技术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 第15-25页 |
·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7页 |
·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 第15-16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17页 |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25页 |
·地形地貌 | 第17-20页 |
·地层岩性 | 第20-21页 |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物理地质现象 | 第22-24页 |
·水文地质 | 第24-25页 |
第3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变形破坏现象分析 | 第25-51页 |
·滑坡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 | 第26-34页 |
·滑坡区变形破裂迹象 | 第34-39页 |
·滑坡的变形迹象 | 第34-35页 |
·专用公路路面及内外侧挡墙破裂迹象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滑坡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 第39-45页 |
·滑坡变形监测布置 | 第39-42页 |
·滑坡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 第42-45页 |
·滑坡形成机制的定性分析 | 第45-51页 |
第4章 滑坡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74页 |
·降雨入渗条件下滑坡渗流场的模拟 | 第51-60页 |
·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51-53页 |
·计算模型以及参数取值 | 第53-54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4-60页 |
·滑坡形成机制的 FLAC3D 模拟分析 | 第60-73页 |
·天然状况下应力-应变场模拟分析 | 第61-66页 |
·暴雨状况下应力-应变场模拟分析 | 第66-71页 |
·暴雨工况下滑坡体应变场模拟分析 | 第71-73页 |
·滑坡变形形成机制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 第73-74页 |
第5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第74-87页 |
·滑坡整治方案分析 | 第74-76页 |
·滑坡稳定性系数敏感性分析及参数选取 | 第76-78页 |
·极限平衡方法稳定性计算 | 第78-87页 |
·应急抢险支护前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 第80-82页 |
·应急抢险支护下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 第82-85页 |
·永久支护下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 第85-8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