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黄酮类化合物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代谢机理及其对P-糖蛋白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22页
第一章 前言第22-36页
   ·黄酮类化合物吸收与代谢研究现状第22-30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第22-23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第23-24页
     ·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研究现状第24-29页
     ·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结合反应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与硫酸转移酶(Sults)第29-30页
   ·口服药物吸收与代谢研究方法第30-32页
     ·在体动物模型第30-31页
     ·体外模型第31-32页
   ·药物转运蛋白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第32-36页
     ·药物的膜转运机制第32-33页
     ·P-gp在药物转运中的作用第33-34页
     ·药物与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第34-36页
第二章 立题依据与研究目的第36-39页
   ·立题依据第36-37页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37-39页
第三章 黄酮类化合物在FVB小鼠肠道内的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第39-7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9页
     ·药品与试剂第40-41页
     ·材料与仪器第41页
     ·实验动物第41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分析方法学考察第41-48页
     ·数据分析第48-49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FVB小鼠小肠S9中的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第49-65页
     ·FVB小鼠小肠S9的制备第49页
     ·小鼠小肠S9的蛋白浓度测定第49-50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FVB小鼠小肠S9中的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体系的建立第50-51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确证第51-55页
     ·黄酮类化合物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与原型药物浓度转换因子的确定第55-57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FVB小鼠小肠S9中的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特征第57-59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FVB小鼠小肠S9中的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联合代谢体系第59-65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FVB小鼠在体肠灌流中的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第65-73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FVB小鼠在体肠灌流实验第65-66页
     ·结果计算第66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FVB小鼠不同肠段灌流的代谢特征第66-73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FVB小鼠体内与体外的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关系确认第73-75页
   ·总结第75-79页
第四章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肝S9和C57小鼠肝脏与小肠S9中的葡萄糖醛酸化与硫酸化代谢第79-100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药品与试剂第80-81页
     ·材料与仪器第81页
     ·实验动物第81页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色谱与质谱分析方法第81-82页
     ·数据分析第82页
   ·黄酮类化合物代谢产物的确定第82-84页
     ·黄酮类化合物葡萄糖醛酸化与硫酸化代谢产物鉴定第82-83页
     ·黄酮类化合物结合反应位置的确定第83-84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肝、C57小鼠肝脏与小肠S9中的葡萄糖醛酸化与硫酸化代谢第84-94页
     ·C57小鼠肝脏与小肠S9的制备第84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肝S9中的葡萄糖醛酸化与硫酸化代谢反应第84-87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C57小鼠肝脏与小肠S9中的葡萄糖醛酸化与硫酸化代谢反应第87-92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葡萄糖醛酸化与硫酸化反应速率在人肝与C #57小鼠的种属差异第92-94页
   ·黄酮类化合物在C57小鼠在体肠灌流中的葡萄糖醛酸化与硫酸化代谢第94-97页
   ·总结第97-100页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对LS174T细胞中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第100-108页
   ·材料与方法第100-104页
     ·药品与试剂第100-101页
     ·材料与仪器第101-102页
     ·细胞培养第102页
     ·溶液的配制第102-103页
     ·数据分析第103-104页
   ·黄酮类化合物对LS174T细胞中P-糖蛋白表达量影响第104-106页
     ·药物处理LS174T细胞第104页
     ·细胞样品的制备第104页
     ·Western blot分析第104-105页
     ·实验结果第105-106页
   ·总结第106-10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9页
缩写词简表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2页
作者简介第122-123页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第123-125页
统计学审稿证明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苦口服液的研制及其抗肝纤维化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2009-2011年广东EV71致手足口病临床病原特征及EV71衣壳蛋白P1单克隆抗体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