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陡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长陡坡路段常见病害与坡长、坡度分析 | 第12-29页 |
·路面受力分析 | 第12-15页 |
·车辆的行驶阻力 | 第12-13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13-15页 |
·主要病害分析 | 第15-21页 |
·横向裂缝 | 第15-17页 |
·疲劳开裂 | 第17页 |
·推移 | 第17页 |
·坑槽 | 第17-18页 |
·修补不良 | 第18-19页 |
·车辙 | 第19-21页 |
·长陡坡路段沥青路面的时温等效特性 | 第21-24页 |
·沥青的蠕变和松弛 | 第21-22页 |
·时温等效原则 | 第22页 |
·长陡坡路段沥青路面时温等效特性 | 第22-24页 |
·车速与坡长、坡度的关系 | 第24-27页 |
·坡度、坡长设计规范 | 第24页 |
·车辆爬坡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长陡坡建议判别标准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车辙形成机理分析 | 第29-49页 |
·车辙的类型及其特征 | 第29-30页 |
·失稳型车辙 | 第29页 |
·结构型车辙 | 第29页 |
·磨耗型车辙 | 第29-30页 |
·车辙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交通条件 | 第30-31页 |
·气候条件 | 第31页 |
·路面纵坡 | 第31-32页 |
·路面结构形式 | 第32页 |
·原材料 | 第32-33页 |
·混合料设计 | 第33-34页 |
·施工质量 | 第34-36页 |
·车辙形成机理分析 | 第36-47页 |
·路面内温度场分析 | 第36-42页 |
·路面内剪应力分析 | 第42-46页 |
·车辙形成机理分析 | 第46-47页 |
·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的主要途径 | 第47-48页 |
·改进路面结构形式 | 第47页 |
·改进材料性能与级配 | 第47页 |
·改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47页 |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原材料性能及改性工艺 | 第49-54页 |
·原材料 | 第49-52页 |
·集料 | 第49-51页 |
·基质沥青和均相橡胶沥青 | 第51-52页 |
·改性工艺 | 第52-54页 |
·橡胶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 | 第52-53页 |
·橡胶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长陡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评价 | 第54-76页 |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54-63页 |
·矿料级配的确定 | 第54-55页 |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第55-63页 |
·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 第63-74页 |
·高温稳定性的评价 | 第63-67页 |
·水稳定性的评价 | 第67-70页 |
·低温抗裂性能评价 | 第70-71页 |
·耐老化性能评价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79页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建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与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