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课题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SIP协议及DOS攻击技术简介 | 第13-25页 |
·SIP协议介绍 | 第13-18页 |
·SIP协议的概述 | 第13页 |
·SIP协议消息格式 | 第13-16页 |
·SIP消息水平结构 | 第16-17页 |
·SIP协议垂直结构 | 第17-18页 |
·DoS攻击中技术介绍及检测防御机制分析 | 第18-23页 |
·DoS攻击手段分析 | 第18-20页 |
·DoS检测机制分析 | 第20-22页 |
·DoS防御机制分析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SIP系统的DOS FLOOD攻击研究 | 第25-33页 |
·资源占用类攻击 | 第25-28页 |
·Bandwidth耗尽型攻击 | 第25页 |
·CPU耗尽型攻击 | 第25-26页 |
·Memory耗尽型攻击 | 第26-28页 |
·事务行为类攻击 | 第28-30页 |
·INVITE事务攻击 | 第28-29页 |
·REGISTER事务攻击 | 第29-30页 |
·SIP网元类攻击 | 第30-32页 |
·针对SIP客户端的攻击 | 第30-31页 |
·针对SIP服务器的攻击 | 第31页 |
·利用外部服务器针对SIP系统的攻击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ARS检测模型的研究与仿真 | 第33-47页 |
·传统的基于消息平衡的SIP DoS检测算法 | 第33-35页 |
·基于200(OK)消息平衡的SIP DoS检测算法 | 第33-35页 |
·基于180(RING)消息平衡的SIP DoS检测算法 | 第35页 |
·改进的基于组消息平衡的SIP DoS检测算法 | 第35-37页 |
·传统算法的不足 | 第35-36页 |
·传统算法的改进 | 第36-37页 |
·ARS检测模型的设计 | 第37-42页 |
·面向SIP协议的DoS Flood攻击情境定义 | 第37-40页 |
·ARS检测的算法 | 第40页 |
·ARS检测模型的事务状态机 | 第40-41页 |
·ARS检测模型的工作流程 | 第41-42页 |
·ARS检测模型的仿真与性能比较 | 第42-44页 |
·仿真构建 | 第42-43页 |
·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5章 ARS防御机制的研究与仿真 | 第47-65页 |
·ARS防御机制总述 | 第47-51页 |
·SIP协议的安全策略 | 第47-48页 |
·面向SIP协议的DoS Flood攻击IP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ARS防御机制总体设计 | 第49-51页 |
·基于排队论的ARS三级队列防御模型 | 第51-56页 |
·ARS三级队列防御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模型的前置假设 | 第53页 |
·基于排队论的模型理论分析 | 第53-56页 |
·ARS联动机制的设计与分析 | 第56-60页 |
·资源管理机制 | 第56-59页 |
·攻击源分析机制 | 第59-60页 |
·规则维护机制 | 第60页 |
·仿真与性能比较 | 第60-64页 |
·仿真构建 | 第60-62页 |
·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硕期间参加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