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 ·铁素体不锈钢的概况 | 第13-19页 |
|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发展 | 第13-15页 |
| ·国内外有关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品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5-18页 |
| ·三步法冶炼铁素体不锈钢工艺流程 | 第18-19页 |
|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 ·钢中的夹杂物 | 第19-23页 |
|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 | 第19-20页 |
| ·不锈钢中夹杂物的产生 | 第20页 |
| ·典型夹杂物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锈钢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控制 | 第21页 |
| ·铁素体不锈钢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控制 | 第21-23页 |
| ·喂线精炼工艺 | 第23-25页 |
| ·喂线处理的目的 | 第24页 |
| ·喂线处理的效果 | 第24-25页 |
| ·脱氧剂的发展与运用 | 第25-29页 |
| 第3章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中夹杂物相关热力学计算 | 第29-35页 |
| ·相关热力学数据的选取 | 第29-30页 |
| ·组元间的相互作用系数 | 第29-30页 |
| ·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 | 第30页 |
| ·硅铝复合脱氧的热力学计算 | 第30-31页 |
| ·含Ti夹杂物的相关热力学计算 | 第31-35页 |
| ·Ti不同价态氧化物夹杂的热力学计算 | 第32-33页 |
| ·TiN和TiC的热力学计算 | 第33页 |
| ·含钛夹杂物的优势区图 | 第33-35页 |
| 第4章 实际现场生产条件下夹杂物控制水平的评价 | 第35-43页 |
| ·现场439不锈钢的夹杂物的金相和扫描电镜分析 | 第36-39页 |
| ·439不锈钢的夹杂物的金相分析 | 第36-37页 |
| ·439不锈钢中夹杂物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37-39页 |
| ·现场443NT不锈钢的夹杂物的金相和扫描电镜分析 | 第39-41页 |
| ·443NT的夹杂物的金相分析 | 第39页 |
| ·443NT夹杂物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39-41页 |
| ·现场不锈钢的夹杂物控制水平评价 | 第41-43页 |
| 第5章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实验室热态模拟实验 | 第43-93页 |
| ·实验设备 | 第43页 |
| ·硅铝复合脱氧剂的成分设计及合金炼制 | 第43-44页 |
| ·实验冶炼步骤 | 第43-44页 |
| ·硅铝复合脱氧剂的成分 | 第44页 |
| ·硅铝复合脱氧的热态模拟实验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案 | 第44页 |
| ·渣系设计 | 第44-45页 |
| ·实验冶炼过程 | 第45页 |
| ·试样处理 | 第45页 |
| ·全氧含量变化情况 | 第45-48页 |
| ·439不锈钢全氧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45-47页 |
| ·443NT不锈钢全氧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47-48页 |
| ·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变化情况 | 第48-89页 |
| ·精炼过程中及终点试样夹杂物的金相统计 | 第48-53页 |
| ·精炼过程及终点试样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53-89页 |
| ·机械性能测试 | 第89-93页 |
| ·抗拉强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90-91页 |
| ·屈服强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91页 |
| ·延伸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91-92页 |
| ·断口形貌观察 | 第92-9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致谢 | 第99-10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1-10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3-105页 |
|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