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简写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 基因重组 | 第8-9页 |
·概念 | 第8页 |
·类型 | 第8-9页 |
2 同源重组 | 第9-14页 |
·传统同源重组 | 第9-11页 |
·Red/ET同源重组 | 第11-12页 |
·Red/ET同源重组进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orf60a与recA在重组工程系统协同作用的研究 | 第14-41页 |
第一节 orf60a,recA,red,mred四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4-2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18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14-15页 |
·引物合成与测序 | 第15-16页 |
·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16-17页 |
·主要工具酶及化学试剂 | 第17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来源 | 第17-1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 | 第18-20页 |
·含有重组工程酶基因系列质粒的构建 | 第20页 |
·重组工程法对系列基因工程依托质粒效率的比较 | 第20-22页 |
·效率比较后质粒验证 | 第2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2-26页 |
·含有重组工程酶基因系列质粒的构建 | 第22-25页 |
·重组工程法对所构建基因工程依托质粒效率的比较和验证 | 第25-26页 |
4 讨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基因orf60a,RecA间相互作用在低拷贝质粒中效率的研究 | 第27-3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实验中两种不同同源臂的准备 | 第27-28页 |
·DSBR实验 | 第28-29页 |
·SSOR实验 | 第29-3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DSBR实验 | 第30-32页 |
·SSOR实验 | 第32-33页 |
4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基因orf60a,recA间相互作用在中拷贝质粒中效率的研究 | 第34-4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中拷贝质粒pLS1750,pLS1751的构建 | 第34页 |
·DSBR实验 | 第34-35页 |
·SSOR实验 | 第35-3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中拷贝质粒pLS1750,pLS1751构建 | 第36-37页 |
·DSBR实验 | 第37-38页 |
·SSOR实验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Red重组工程介导的常用克隆及重组载体的改造 | 第41-4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41页 |
·引物设计和合成 | 第41-42页 |
·主要工具酶和实验试剂 | 第42页 |
·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Red重组工程介导的克隆载体pKR的构建流程 | 第42-43页 |
·克隆载体pKR的验证 | 第43页 |
·Red重组工程介导的重组载体pRedIG的构建流程 | 第43页 |
·重组载体pRedIG的验证 | 第4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克隆载体pKR的构建 | 第43-45页 |
·重组载体pRedIG的构建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