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文献查询法 | 第17-18页 |
·专家咨询法 | 第18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8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18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第19-34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认知理论 | 第19页 |
·旅游地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系统论 | 第20页 |
·旅游目的地形象理论 | 第20-28页 |
·相关概念 | 第28-30页 |
·重大事件 | 第28-29页 |
·城市旅游形象 | 第29-3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30-34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30-31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31-32页 |
·研究进展述评 | 第32-34页 |
第3章 城市旅游形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47页 |
·指标与指标体系 | 第34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34-36页 |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理论 | 第34-36页 |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 | 第36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6-38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36-37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37页 |
·可感知原则 | 第37页 |
·可行性原则 | 第37页 |
·个性化原则 | 第37-38页 |
·可比性原则 | 第38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47页 |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 | 第38-40页 |
·指标的初步遴选 | 第40-41页 |
·专家咨询的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指标体系框架的最终确定 | 第43-47页 |
第4章 城市旅游形象修正模型的建立 | 第47-70页 |
·目的地旅游形象修正的概念模型 | 第47-4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62页 |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 第48-50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0-51页 |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51-52页 |
·计算城市旅游形象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 第52-62页 |
·评价标准 | 第62页 |
·评价方法 | 第62-67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概述 | 第62-63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模型 | 第63-64页 |
·城市旅游形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64-65页 |
·分层次综合评判 | 第65-67页 |
·目的地旅游形象修正的测评模型 | 第67-70页 |
第5章 世园会对西安旅游形象修正的实证研究 | 第70-93页 |
·概述 | 第70-72页 |
·西安概况 | 第70-71页 |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概况 | 第71-72页 |
·世园会对西安旅游形象修正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72-73页 |
·问卷设计 | 第72-73页 |
·数据收集 | 第73页 |
·世园会对西安旅游形象修正的数据分析 | 第73-92页 |
·样本人口结构特征 | 第73-74页 |
·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 | 第74-75页 |
·世园会对西安旅游形象修正的结构化数据分析 | 第75-87页 |
·世园会对西安旅游形象修正的非结构化数据分析 | 第87-92页 |
·实证结果与建议 | 第92-93页 |
·结果 | 第92页 |
·建议 | 第92-9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研究结论 | 第93-95页 |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正理论的完善 | 第93页 |
·城市旅游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3-94页 |
·城市旅游形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94页 |
·城市旅游形象修正测评模型的建立 | 第94页 |
·重大事件对城市旅游形象修正的实证研究 | 第94-95页 |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第95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附录一:“城市旅游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征询表 | 第105-107页 |
附录二:“城市旅游形象”评价指标体系AHP矩阵调查问卷 | 第107-110页 |
附录三:西安市旅游形象调查问卷 | 第110-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