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9页 |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 第10页 |
·不足之处 | 第10-11页 |
2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制度概述 | 第11-1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选民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代表候选人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涵义 | 第13页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背景分析 | 第13-15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 第13-14页 |
·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内在需要 | 第14-15页 |
·解决选民和代表之间不了解等问题的现实需要 | 第15页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15-18页 |
3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理论特征与价值 | 第18-22页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理论特征 | 第18-20页 |
·公开性 | 第18页 |
·竞争性 | 第18-19页 |
·平等性 | 第19-20页 |
·正当性 | 第20页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价值 | 第20-22页 |
·保障公民有效的行使选举权 | 第20-21页 |
·保障公正行使选举权 | 第21页 |
·提升代表候选人的思想意识 | 第21-22页 |
4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立法规定 | 第22-24页 |
·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 | 第22页 |
·选民提出的要求 | 第22-23页 |
·代表候选人介绍情况 | 第23页 |
·时间要求 | 第23-24页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提出主体单一 | 第24-25页 |
·程序操作性不强 | 第25页 |
·见面内容不具体 | 第25-26页 |
·责任和监督不明确 | 第26页 |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思想上的认识不足 | 第26-27页 |
·制度不完善 | 第27-28页 |
5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国外考察与启示 | 第28-33页 |
·国外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分析 | 第28-31页 |
·竞选组织者 | 第28-29页 |
·竞选时间 | 第29页 |
·竞选环节 | 第29页 |
·竞选经费 | 第29-30页 |
·竞选监督 | 第30-31页 |
·国外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启示 | 第31-33页 |
·突出制度的系统性 | 第31页 |
·强化活动的监督性 | 第31-32页 |
·调动选民的参与性 | 第32-33页 |
6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完善 | 第33-42页 |
·建立多方启动机制 | 第33-34页 |
·完善见面活动程序 | 第34-36页 |
·见面的时间 | 第34-35页 |
·见面的形式 | 第35页 |
·见面的内容 | 第35-36页 |
·健全见面活动的组织 | 第36-38页 |
·见面活动的组织者 | 第36-37页 |
·举行见面活动的地点 | 第37页 |
·确定见面活动的范围 | 第37页 |
·规范见面活动的提问 | 第37-38页 |
·建立保障机制 | 第38-42页 |
·监督机制 | 第38-39页 |
·经费保障机制 | 第39页 |
·应急处理机制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