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慈善基金治理模式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慈善基金治理模式的现状 | 第11-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慈善基金治理模式的生成机制 | 第13-30页 |
第一节 慈善基金治理模式概述 | 第13-16页 |
一、慈善基金 | 第13页 |
二、慈善基金治理与公司治理的比较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慈善基金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 | 第16-20页 |
一、财产权结构 | 第16-17页 |
二、绩效观察度 | 第17-18页 |
三、公共关联度 | 第18-19页 |
四、资源依赖度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慈善基金治理模式的法律规范配置 | 第20-26页 |
一、基础性规范 | 第20页 |
二、强制性规范 | 第20-24页 |
三、禁止性规范 | 第24-26页 |
四、诱致性规范 | 第26页 |
第四节 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下的慈善基金治理模式的比较 | 第26-30页 |
一、治理原则的差异 | 第27-28页 |
二、治理机制的差异 | 第28页 |
三、治理对象的差异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我国慈善基金治理模式的实践 | 第30-39页 |
第一节 我国慈善基金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我国慈善基金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 第32-35页 |
一、绩效观察度分析 | 第32-33页 |
二、公共关联度分析 | 第33-34页 |
三、资源依赖度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单中心主义的行政监管模式 | 第35-39页 |
一、自我治理不足 | 第36-37页 |
二、法律救济不足 | 第37页 |
三、诱致性规范不足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慈善基金治理模式的对策思路 | 第39-51页 |
第一节 我国慈善基金会的角色定位和立法取向 | 第39页 |
第二节 慈善基金会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慈善基金会的结构和资产运行法律规定 | 第40-46页 |
一、慈善基金会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40-43页 |
二、慈善基金会资产运行的法律规定 | 第43-45页 |
三、慈善基金会的财会法律规定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慈善基金会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制 | 第46-47页 |
一、慈善基金会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和价值 | 第46-47页 |
二、我国慈善基金会信息公开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47页 |
第五节 慈善基金会的税收法律监管 | 第47-51页 |
一、我国现有的慈善基金会税收法律规定的不足 | 第48-49页 |
二、完善我国慈善基金会的税收法律监管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