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高脂血症及降脂颗粒的研究 | 第14-36页 |
1 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 第14-27页 |
·高脂血症发病机理的现代理论 | 第14-15页 |
·中医关于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 | 第15-16页 |
·常见高脂血症的分类 | 第16-17页 |
·高脂血症的危害 | 第17-18页 |
·关于高脂血症防治的研究 | 第18-20页 |
·食物治疗 | 第18-19页 |
·物理治疗 | 第19-20页 |
·高脂血症的针炙治疗 | 第19页 |
·高脂血症的超声波治疗 | 第19页 |
·体育疗法 | 第19-20页 |
·其他疗法 | 第20页 |
·药物治疗 | 第20页 |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原则及中医药防治 | 第20-22页 |
·按降脂途径治疗 | 第20-21页 |
·中医化痰活血法治疗 | 第21页 |
·按临床症状分型治疗 | 第21-22页 |
·降脂药物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降脂西药 | 第22-23页 |
·单味降脂中药 | 第23-25页 |
·单味降脂中药的种类 | 第23-24页 |
·单味降脂中药的分类 | 第24-25页 |
·降脂中药复方 | 第25-26页 |
·降脂颗粒制剂的特点及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理论依据的科学性 | 第26页 |
·处方组成的合理性 | 第26-27页 |
·临床研究的可操作性 | 第27页 |
·临床使用的可行性 | 第27页 |
2 降脂颗粒复方中组成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 | 第27-35页 |
·山楂 | 第27-31页 |
·化学成分 | 第27-28页 |
·药理作用 | 第28-29页 |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28页 |
·抗菌作用 | 第28-29页 |
·助消化作用 | 第29页 |
·防癌作用 | 第29页 |
·其它作用 | 第29页 |
·临床应用 | 第29-31页 |
·高脂血症 | 第29-30页 |
·糖尿病 | 第30页 |
·心绞痛 | 第30页 |
·脂肪肝 | 第30页 |
·肿瘤 | 第30页 |
·心力衰竭 | 第30-31页 |
·胃炎 | 第31页 |
·麦芽 | 第31-32页 |
·化学成分 | 第31页 |
·药理作用 | 第31-32页 |
·临床应用 | 第32页 |
·高脂血症 | 第32页 |
·急、慢性肝炎 | 第32页 |
·乳腺小叶增生 | 第32页 |
·绞股蓝 | 第32-35页 |
·化学成分 | 第32-33页 |
·药理作用 | 第33-34页 |
·增强免疫力 | 第33页 |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33页 |
·抗癌作用 | 第33页 |
·其它作用 | 第33-34页 |
·临床应用 | 第34-35页 |
·高脂血症 | 第34页 |
·糖尿病 | 第34页 |
·脂肪肝 | 第34页 |
·肿瘤 | 第34页 |
·高血压 | 第34-35页 |
3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第35-36页 |
第二章 降脂颗粒剂的制剂学研究 | 第36-46页 |
1 处方组成 | 第36页 |
2 剂型选择 | 第36页 |
3 制剂工艺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36页 |
4 制剂工艺的研究 | 第36-45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6-37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37页 |
·绞股蓝提取工艺优选 | 第37-41页 |
·正交提取工艺考察 | 第37-41页 |
·优选药材粒度工艺考察 | 第41页 |
·山楂、麦芽提取工艺优选 | 第41-43页 |
·正交提取工艺考察 | 第41-42页 |
·优选药材粒度工艺考察 | 第42-43页 |
·制剂成型工艺优选 | 第43-44页 |
·辅料成分的选择 | 第43页 |
·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制剂成型工艺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降脂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46-60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46页 |
·仪器 | 第46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46页 |
2 药品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46-47页 |
·山楂 | 第46页 |
·麦芽 | 第46-47页 |
·绞股蓝 | 第47页 |
3 辅料糊精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47页 |
4 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47-59页 |
·名称 | 第47页 |
·处方 | 第47页 |
·制法 | 第47-48页 |
·性状 | 第48页 |
·检查 | 第48页 |
·常规项检查 | 第48页 |
·重金属检查 | 第48页 |
·砷盐检查 | 第48页 |
·功能主治 | 第48页 |
·用法用量 | 第48-49页 |
·规格与贮藏 | 第49页 |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 第49-51页 |
·山楂 | 第49-50页 |
·绞股蓝 | 第50-51页 |
·定量测定 | 第51-59页 |
·酸碱滴定法测定制剂中枸橼酸含量 | 第51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绞股蓝总皂苷含量 | 第51-53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1-52页 |
·测定波长的确定 | 第5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2-53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53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53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3页 |
·样品的含量测定和计算 | 第53页 |
·加标回收率试验 | 第53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b1含量 | 第53-56页 |
·色谱条件 | 第53-54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测定波长的确定 | 第54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54-55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55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5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55页 |
·空白试验 | 第55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5页 |
·样品的含量测定和计算 | 第55-56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芦丁含量 | 第56-59页 |
·色谱条件 | 第56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57页 |
·测定波长的确定 | 第57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57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57-58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8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58页 |
·空白试验 | 第58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8页 |
·样品的含量测定和计算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章 降脂颗粒剂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60-64页 |
1 试验研究的依据与方法 | 第60页 |
2 试验研究的结果 | 第60-64页 |
第五章 药理实验 | 第64-6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动物 | 第64页 |
·药物及试剂 | 第64页 |
·仪器 | 第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高脂血症的造模与给药 | 第64页 |
·观察指标的选择 | 第64-65页 |
3 结果 | 第65页 |
4 讨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图一 | 第71-72页 |
附图二 | 第72-7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