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及游说竞赛的由来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关税内生化思想的由来 | 第11页 |
·利益集团 | 第11-13页 |
·政治支持函数模型 | 第13-14页 |
·选举竞争模型 | 第14-15页 |
·保护待售模型 | 第15-16页 |
·国内相关进展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竞赛理论 | 第19-23页 |
·竞赛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竞争成功函数(Contest success function) | 第21-23页 |
3 基于竞赛理论的游说竞赛模型 | 第23-34页 |
·模型的特性 | 第23页 |
·模型的解释以及相关背景 | 第23-24页 |
·模型的设定 | 第24-26页 |
·本国企业 | 第25页 |
·外国企业与本国消费者 | 第25-26页 |
·政府 | 第26页 |
·均衡 | 第26-31页 |
·第二阶段产出博弈 | 第26-27页 |
·第一阶段游说博弈 | 第27-30页 |
·模型的拓展 | 第30页 |
·模型的结论 | 第30-31页 |
·政府目标函数 | 第31-34页 |
·政府目标函数的构成 | 第31-32页 |
·我国政府目标函数的构建 | 第32-34页 |
4 游说竞赛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 | 第34-38页 |
·政治因素 | 第34-35页 |
·中国的利益集团 | 第35-38页 |
·地方政府 | 第35-36页 |
·国内企业 | 第36页 |
·外国企业 | 第36页 |
·消费者 | 第36-38页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政策建议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