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纳米二氧化钛及其改性研究 | 第13-18页 |
| ·纳米二氧化钛的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 ·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方法 | 第14-18页 |
| ·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 | 第18页 |
| ·乳液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乳液聚合的特点及机理 | 第19-21页 |
| ·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工艺与方法 | 第21-23页 |
| ·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复合乳液的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 ·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 | 第23-25页 |
| ·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复合乳液的合成机理 | 第25-26页 |
| ·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复合乳液的应用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其创新点 | 第27-3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45页 |
| ·前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30-31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1页 |
|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 第31-32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32-34页 |
| ·相对接枝率 | 第32页 |
| ·亲油化度 | 第32-33页 |
| ·粒径及其分布 | 第33页 |
| ·Zeta 电位 | 第33页 |
| ·红外光谱(FT-IR) | 第33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33页 |
| ·接触角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反应机理 | 第34页 |
| ·硅烷偶联剂的选择 | 第34-37页 |
| ·KH-570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效果 | 第37-39页 |
| ·KH-570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及其分布 | 第39-41页 |
|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接触角 | 第41-42页 |
|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稳定性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纳米 TiO_2/P(MMA-2-EHA-AA)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 第45-58页 |
| ·前言 | 第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45-46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6页 |
| ·纳米 TiO_2/P(MMA-2-EHA-AA)复合乳液的制备 | 第46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46-47页 |
| ·单体转化率 | 第46-47页 |
| ·粒径及粒径分布 | 第47页 |
| ·透射电镜(TEM) | 第47页 |
| ·热重(TG) | 第47页 |
| ·其它测试与表征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 ·单体的选择 | 第47-48页 |
| ·聚合温度对细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48-50页 |
| ·乳化剂用量对粒径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助乳化剂用量对细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引发剂用量对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对细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53-55页 |
| ·TEM 分析 | 第55-56页 |
| ·TG 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纳米 TiO_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合成与表征 | 第58-70页 |
| ·前言 | 第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58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8-59页 |
| ·纳米 TiO_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的制备 | 第59页 |
| ·纳米 TiO_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压敏胶带的制备 | 第59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59-60页 |
| ·红外光谱(FT-IR) | 第59页 |
| ·DSC | 第59页 |
| ·乳胶膜吸水率 | 第59-60页 |
| ·乳胶膜粘接性能 | 第60页 |
| ·其它测试与表征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 ·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60-62页 |
|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62-63页 |
| ·AA 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及其凝胶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64-65页 |
| ·红外(FT-IR)分析 | 第65-66页 |
| ·DSC 分析 | 第66页 |
| ·TG 分析 | 第66-67页 |
| ·TEM 分析 | 第67-68页 |
|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对乳胶膜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附件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