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6页 |
第一节 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4页 |
一 文献角度上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 文学角度上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文献学视域下的《文苑英华》诗歌类目分类研究 | 第14-15页 |
二 文学选本学视域下的《文苑英华》诗歌类目分类研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苑英华》诗歌类目分类体系的归类原则 | 第16-36页 |
第一节 以内容、题材为依据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空间结构 | 第18-22页 |
第三节 类分中蕴含文化特征 | 第22-30页 |
一 宗教信仰上:儒释道并重,哭妓伤僧 | 第23-28页 |
二 人际交往中:重送别寄赠,唱和往来 | 第28-30页 |
第四节 歌行与诗歌分列,乐府归入诗歌中 | 第30-36页 |
一 歌行与诗歌分列 | 第30-34页 |
二 乐府归入诗歌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与前代总集诗歌类目分类体系的比较 | 第36-45页 |
第一节 与“赋”体类目分类体系的比较 | 第36-41页 |
第二节 与《文选》诗歌类目分类体系的比照 | 第41-45页 |
第四章 与同时代类书类目分类体系的比较 | 第45-55页 |
第一节 与《太平御览》类目分类体系的比较 | 第45-51页 |
一 比较原因探讨 | 第45-46页 |
二 具体比较 | 第46-51页 |
第二节 与《海录碎事》类目分类体系的比较 | 第51-55页 |
一 可比性分析 | 第51页 |
二 具体比较 | 第51-55页 |
第五章 与《唐诗类苑》诗歌类目分类体系的比较 | 第55-62页 |
第一节 《唐诗类苑》其书 | 第55-56页 |
一 流行的版本 | 第55页 |
二 相关的研究论文及专著 | 第55-56页 |
第二节 与《唐诗类苑》类目分类体系的比照 | 第56-62页 |
一 比照的必要性 | 第56-57页 |
二 具体比较 | 第57-62页 |
第六章 《文苑英华》诗歌类目分类体系的影响 | 第62-70页 |
第一节 《文苑英华》诗歌类目分类体系的价值 | 第62-66页 |
一 保留类目——继承前代优良传统 | 第62-64页 |
二 独创类目——开启后世典范时代 | 第64-66页 |
第二节 《文苑英华》诗歌分类体系的缺陷及成因 | 第66-70页 |
一 凸显浓郁的尊君崇儒色彩 | 第66-68页 |
二 崇尚“风雅”,倾向颂扬 | 第68-69页 |
三 刻意借鉴类书编纂导致的弊端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