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政治背景 | 第11页 |
·经济背景 | 第11-12页 |
·文化背景 | 第12页 |
·社会背景 | 第12页 |
·立法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 | 第17-21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现状 | 第23-35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 第23-25页 |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概述 | 第23-24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 第24-25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24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24-25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25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 | 第25-30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商标权侵权的具体表现 | 第25-27页 |
·红色资源商标抢注泛滥,红色旅游资源滥用致侵权 | 第25-27页 |
·红色地理标志随意使用,误导消费公众成侵权 | 第27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专利权侵权的具体表现 | 第27-29页 |
·擅自使用、假冒、篡改和仿造红色旅游资源产品 | 第28页 |
·故意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侵害红色旅游资源产品 | 第28-29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著作权侵权的具体表现 | 第29-30页 |
·直接侵犯红色旅游资源作品 | 第29-30页 |
·间接侵害红色旅游资源作品 | 第30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特点 | 第30-32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的危害 | 第32-33页 |
·极大制约了红色旅游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和谐发展 | 第32-33页 |
·极大妨害了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33页 |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产生的原因 | 第33-35页 |
·法律意识的薄弱, 让侵权者有机可乘 | 第33-34页 |
·受经济利益的趋动,侵权者铤而走险 | 第34页 |
·红色旅游资源范围广、分散性强,不易保护 | 第34页 |
·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管理力度不够 | 第34页 |
·抢注易被忽略,权利难得以救济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救济的理论体系 | 第35-47页 |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救济的基础理论 | 第35-36页 |
·权利与救济 | 第35页 |
·救济的范围 | 第35-36页 |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民事责任救济理论 | 第36-39页 |
·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 第36-37页 |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7-38页 |
·知识产权侵权的民事救济途径与方式 | 第38-39页 |
·知识产权侵权的行政责任救济理论 | 第39-40页 |
·知识产权侵权的刑事责任救济理论 | 第40-41页 |
·知识产权侵权的社会责任救济理论 | 第41-45页 |
·知识产权保险 | 第42-43页 |
·财务保证 | 第43页 |
·行政补偿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救济运作机制构想 | 第47-57页 |
·从法律责任角度构想 | 第47-53页 |
·民事救济 | 第47-52页 |
·自我保护与自力救济 | 第47-48页 |
·完善我国关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法律救济的实现方式和途径 | 第48-52页 |
·行政救济 | 第52-53页 |
·行政核定 | 第52页 |
·行政制裁 | 第52-53页 |
·刑事救济 | 第53页 |
·从社会保障角度构想 | 第53-57页 |
·建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救济责任保险制度 | 第54-55页 |
·建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救济财务保证制度 | 第55页 |
·建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救济行政补偿制度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