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益评价及模式选择研究--以泰安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前言第13-31页
   ·研究背景第13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3-15页
     ·研究目的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国外研究第15-16页
     ·国内研究第16-19页
   ·泰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第19-28页
     ·泰安市林权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9-20页
     ·改革的目标原则及范围和重点第20-22页
     ·改革的步骤流程第22页
     ·改革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主体改革的做法特点及初步成效第24-28页
       ·做法特点第24-26页
       ·初步成效第26-28页
   ·本研究的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8-31页
     ·研究的目标第28-29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9-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2 研究区概况、研究理论和方法第31-52页
   ·研究区概况第31-32页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第31页
     ·水文及气候条件第31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1-32页
     ·林业概况第32页
   ·理论依据第32-39页
     ·产权理论第32-35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35-37页
     ·林业经济理论第37-38页
     ·综合效益理论第38-39页
   ·研究方法及模型第39-52页
     ·实证研究法第39-40页
     ·对比分析法第40-42页
     ·调查问卷法第42-43页
     ·层次模糊优选法及模型第43-49页
     ·灰色 GM(1,1)预测法及模型第49-51页
     ·聚类分析法及模型第51-52页
3 泰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益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第52-72页
   ·构建林权制度改革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52-58页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第52页
     ·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第52-53页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53-55页
     ·评价指标特征值第55-56页
     ·评价指标规格化处理第56-58页
   ·林权制度改革的综合效益模糊优选评价第58-60页
   ·林改前后林业综合效益对比分析第60-66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61-62页
     ·生态效益分析第62-64页
     ·社会效益分析第64-65页
     ·综合效益分析第65-66页
   ·林改后林业可持续经营及综合效益发展趋势灰色预测第66-72页
     ·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可持续经营的灰色预测第66-71页
     ·泰安市林业综合效益发展趋势灰色预测第71-72页
4 泰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级效果评价及产权模式选择第72-87页
   ·案例村简介及林权改革方式第73-76页
   ·主体改革后案例村改革效果第76-79页
     ·林业发展水平普遍提高第76页
     ·农民家庭收入普遍提高第76-77页
     ·林农生产积极性提高第77-79页
     ·干部充分发挥作用第79页
     ·农户满意度较高第79页
     ·纠纷处理情况好第79页
   ·配套改革中案例村初步做法及成效第79-84页
     ·林农经营林地的意愿第80-81页
     ·林农林地流转的意愿第81-83页
     ·林业专业合作社初现成果第83-84页
   ·村级林改模式选择第84-87页
     ·数据处理第85页
     ·案例村经济效益评价第85-87页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及推进对策第87-115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第87-99页
     ·林业投融资中存在的困难第87-88页
     ·林地流转困难第88-90页
     ·林地经营管理处置权有待完善第90-92页
     ·林业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第92-94页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第94页
     ·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第94-96页
     ·林权纠纷事件存在隐患第96-97页
     ·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第97-98页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配套第98-99页
   ·推进泰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第99-115页
     ·完善规范的林地资源流转机制第99-102页
     ·完善健全的林业投融资机制第102-103页
     ·完善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机制第103-104页
     ·建立森林资源评估及抵押贷款体系第104-106页
     ·健全林地资源经营管理体系第106-109页
     ·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109页
     ·健全林业制度法规体系第109-111页
     ·建立林业风险保障体系第111-113页
     ·建设林业生产要素交易平台第113-115页
6 讨论、结论与创新第115-120页
   ·讨论第115-118页
   ·结论第118-119页
   ·创新点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军人亲社会行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全球气候变化对美国东海岸区域气候变化和风暴潮活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