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诉讼民事调解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正文 | 第8-44页 |
前言 | 第8页 |
一、我国非诉讼民事调解的传统及启示 | 第8-18页 |
(一) 我国古代的非诉讼民事调解 | 第9-14页 |
(二) 我国近现代的非诉讼民事调解 | 第14-15页 |
(三) 我国传统非诉讼调解思想的启示 | 第15-18页 |
二、国外非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启示 | 第18-24页 |
(一) 国外非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 | 第18-22页 |
(二) 国外非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4页 |
三、我国当前非诉讼调解的现状与反思 | 第24-30页 |
(一) 我国当前非诉讼调解的现状 | 第24-27页 |
(二) 对我国非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 | 第27-30页 |
四、我国非诉讼调解的程序效力形态设想 | 第30-33页 |
(一) 限定诉由的效力——兼对司法机关的约束力 | 第31页 |
(二) 获得司法强制执行力的效力 | 第31-32页 |
(三) 阻却诉讼程序发生的效力 | 第32-33页 |
(四) 调解协议不产生诉讼中的自认效力 | 第33页 |
五、建立我国非诉讼调解制度的基本模式 | 第33-43页 |
(一) 非诉讼调解协议的一般要求及要素 | 第34-36页 |
(二) 非诉讼调解的模式设计 | 第36-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