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华洋诉讼之民事制度研究--解读《华洋诉讼判决录》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几则判决书引发的思考 | 第9-13页 |
| (一) 华洋诉讼判决书 | 第9-12页 |
| (二) 引发的思考 | 第12-13页 |
| 二、清末民初华洋诉讼的背景 | 第13-17页 |
| (一) 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确立 | 第13-16页 |
| (二) 清末法律改革 | 第16-17页 |
| 三、清末民初华洋诉讼民事制度的演变 | 第17-27页 |
| (一) 华洋诉讼民事制度对传统法的继承 | 第18-19页 |
| 1、继承原因 | 第18页 |
| 2、继承表现 | 第18-19页 |
| (二) 华洋诉讼民事制度对西方法的法律移植 | 第19-26页 |
| 1、移植原因 | 第19-21页 |
| 2、法理移植 | 第21-23页 |
| 3、司法移植 | 第23-24页 |
| 4、立法移植 | 第24-26页 |
| (三) 理论考量----传统和现代的博弈 | 第26-27页 |
| 四、清末民初华洋诉讼民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 | 第27-35页 |
| (一) 审判管辖 | 第28-30页 |
| (二) 审级制度 | 第30-31页 |
| (三) 审判原则 | 第31-32页 |
| (四) 审判程序中所适用的法律依据 | 第32-35页 |
| 1、法律的适用 | 第33页 |
| 2、判例的适用 | 第33-34页 |
| 3、习惯的适用 | 第34页 |
| 4、情理的适用 | 第34-35页 |
| 五、评价 | 第35-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