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生态影响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项目后评估 | 第11-12页 |
·环境影响后评估 | 第12-14页 |
·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环境影响后评估理论 | 第18-21页 |
·环境影响后评估概述 | 第18-19页 |
·环境影响后评估定义 | 第18页 |
·环境影响后评估程序 | 第18-19页 |
·环境影响后评估方法 | 第19页 |
·环境影响后评估指标体系概述 | 第19-21页 |
·环境影响后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 第19-20页 |
·环境影响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 第20-21页 |
3 露天煤矿生态影响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 | 第21-29页 |
·露天煤矿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第21页 |
·露天煤矿生态影响后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 第21-22页 |
·露天煤矿生态影响后评估单项指标计算与分析 | 第22-24页 |
·地表植被指标 | 第22-23页 |
·土壤性质指标 | 第23-24页 |
·景观指标 | 第24页 |
·露天煤矿生态影响后评估指标权重赋值 | 第24-26页 |
·露天煤矿生态影响的综合后评估模型 | 第26-29页 |
·指标无量纲化 | 第26-27页 |
·确定要素集、评估集和隶属矩阵 | 第27-28页 |
·后评估综合模型 | 第28-29页 |
4 实例应用——黑岱沟露天煤矿生态影响后评估研究 | 第29-46页 |
·黑岱沟露天煤矿概况 | 第29-32页 |
·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 第29-30页 |
·露天煤矿概况及生态建设情况 | 第30-32页 |
·黑岱沟露天矿指标构建的数据获取方法 | 第32-33页 |
·植被调查与处理 | 第32-33页 |
·土壤调查与实验室分析 | 第33页 |
·景观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33页 |
·黑岱沟露天煤矿生态影响单项指标评估 | 第33-40页 |
·地表植被特征 | 第33-34页 |
·土壤性质 | 第34-37页 |
·景观特征 | 第37-40页 |
·黑岱沟露天煤矿生态影响综合评估 | 第40-46页 |
·指标权重计算 | 第40-43页 |
·隶属矩阵确定 | 第43页 |
·综合评估 | 第43-44页 |
·矿区开采前后生态现状的综合对比 | 第44-4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附图 | 第57-59页 |
附图1 黑岱沟露天矿区平面图及样地布点图 | 第57-58页 |
附图2 黑岱沟露天矿区样地植被现状图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