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美学“风骨”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序言 | 第9-11页 |
第1章 中古美学"风骨"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1-17页 |
·中古美学风骨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背景 | 第11-13页 |
·中古美学"风骨"论的经济基础 | 第11-12页 |
·中古美学"风骨"论的政治背景 | 第12-13页 |
·中古美学"风骨"论的哲学基础 | 第13-17页 |
·儒、道、释的融合 | 第13-15页 |
·儒、道、释与"风骨" | 第15-17页 |
第2章 人物品藻与风骨 | 第17-22页 |
·人物品藻的溯源与发展 | 第17-18页 |
·汉末魏初的人物品藻 | 第18-19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品藻及"风骨"意义的深化 | 第19-22页 |
第3章 中古书法美学"风骨"论 | 第22-28页 |
·"风骨"最先进入书法美学的原因 | 第22-23页 |
·中古书法"风骨"论的确立 | 第23-26页 |
·书法美学"风骨"论的美学内涵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4章 中古绘画美学"风骨"论 | 第28-34页 |
·顾恺之"风骨"论 | 第28-30页 |
·陆探微"秀骨清像" | 第30-31页 |
·谢赫的"骨法用笔" | 第31-34页 |
第5章 中古诗文"风骨"论 | 第34-43页 |
·"风骨"的来源及确立 | 第34-35页 |
·中古诗文"风骨"论的美学内涵 | 第35-41页 |
·"风骨"与"辞采"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