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工科硕士生课程设置探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创新教育理论探讨 | 第12-20页 |
·创新教育的内涵 | 第12-14页 |
·创新教育的立论基础 | 第14-18页 |
·创新教育的特性 | 第18-20页 |
第3章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硕士生课程设置原则 | 第20-26页 |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硕士生课程设置原则 | 第20-23页 |
·相关性与集中性相结合 | 第20-21页 |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 第21页 |
·灵活性 | 第21-22页 |
·交流性 | 第22-23页 |
·注重实际 | 第23页 |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硕士生课程设置要素 | 第23-26页 |
·课程目标 | 第24页 |
·课程内容 | 第24-25页 |
·课程结构 | 第25-26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 第26-36页 |
·硕士生课程设置情况 | 第26-31页 |
·公共课 | 第26-27页 |
·基础理论课 | 第27-28页 |
·专业学位课 | 第28-29页 |
·选修课/非学位课 | 第29-30页 |
·实践环节 | 第30-31页 |
·课程设置分析 | 第31-33页 |
·公共课课时比例分析 | 第31-32页 |
·学位课设置分析 | 第32页 |
·课程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根本因素:教育观念的偏差 | 第33-34页 |
·历史因素: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 | 第34页 |
·现实因素:学科建设水平的制约 | 第34-36页 |
第5章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工科硕士生课程设置构想 | 第36-43页 |
·根基:坚持创新教育理念 | 第36-37页 |
·核心:优化课程结构 | 第37-41页 |
·适当减少公共课 | 第37-38页 |
·设置核心基础课程模块 | 第38-39页 |
·适当增加选修课,注重相关学科课程 | 第39-40页 |
·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例 | 第40页 |
·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加强课程的前沿性 | 第40-41页 |
·动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师资质量 | 第41-42页 |
·保障:实行完全学分制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