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纳米微结构制备方法的发展概况 | 第15-22页 |
·刻蚀技术 | 第15-19页 |
·纳米压印技术 | 第19-21页 |
·自组装技术 | 第21-22页 |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发展概况 | 第22-31页 |
·应用嵌段共聚物的纳米技术 | 第23-26页 |
·有序纳米微结构调控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26-31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2章 自组装的理论研究及有序性评价 | 第32-54页 |
·引言 | 第32页 |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理论研究 | 第32-48页 |
·自组装的作用力 | 第33-35页 |
·嵌段共聚物的分子运动 | 第35-37页 |
·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 | 第37-40页 |
·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机理 | 第40-43页 |
·嵌段共聚物薄膜自组装 | 第43-47页 |
·自组装纳米微结构形态的调控及锁定 | 第47-48页 |
·自组装纳米微结构的有序性评价 | 第48-53页 |
·AFM 扫描图像 | 第48-50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自组装有序纳米微结构形态转变过程的AFM表征 | 第54-72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自组装纳米微结构形态的表征 | 第55-62页 |
·表征手段 | 第55-56页 |
·嵌段共聚物薄膜的TM-AFM 表征 | 第56-62页 |
·AFM 离位跟踪表征 | 第62-71页 |
·两步推进法重复定位技术 | 第63-66页 |
·AFM 离位跟踪的实验研究 | 第66-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自组装有序纳米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 第72-96页 |
·引言 | 第72页 |
·单偏场调控技术 | 第72-86页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72-73页 |
·样品制备 | 第73-74页 |
·AFM 表征 | 第74-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6页 |
·多偏场调控技术 | 第86-95页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87页 |
·样品制备 | 第87-89页 |
·AFM 表征 | 第89-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5章 有序纳米微结构薄膜的纳米压痕实验研究 | 第96-115页 |
·引言 | 第96页 |
·实验方法及设备 | 第96-103页 |
·纳米压痕法 | 第96-99页 |
·TriboIndenter 系统 | 第99-101页 |
·聚合物纳米薄膜的测试 | 第101-103页 |
·材料及样品制备 | 第103-104页 |
·实验材料 | 第103页 |
·样品制备 | 第103-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4页 |
·基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实验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自组装纳米微结构对表面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个人简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