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能动主义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2页 |
第1章 司法能动主义的基本界定 | 第12-19页 |
·司法能动主义的语义分析 | 第12-14页 |
·"司法"词源考 | 第12-13页 |
·"能动"的哲学意义 | 第13-14页 |
·"主义"——司法能动主义的哲学品格 | 第14页 |
·司法能动主义的概念 | 第14-18页 |
·司法能动主义的特征 | 第18-19页 |
第2章 司法能动主义的基础理论 | 第19-29页 |
·司法能动主义的理论渊源 | 第19-24页 |
·概念法学 | 第19-20页 |
·自由法学 | 第20-21页 |
·"自由法学"在英美的发展 | 第21-24页 |
·司法能动主义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司法能动主义的价值趋向 | 第25-29页 |
·形式正义优越的例外——实质正义 | 第25-27页 |
·普遍正义优越的例外——个别正义 | 第27-29页 |
第3章 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历史考察 | 第29-38页 |
·司法能动主义在美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9-31页 |
·关于司法能动主义的争论 | 第31-33页 |
·对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 第33-38页 |
·美国的修宪体制对司法能动主义提出要求 | 第33-34页 |
·三权分立制度为司法能动主义提供可能 | 第34-35页 |
·关于司法能动主义的争论的实质 | 第35-38页 |
第4章 司法能动主义的借鉴吸收 | 第38-43页 |
·借鉴司法能动主义的可能性 | 第38-39页 |
·借鉴司法能动主义的必要性 | 第39-43页 |
第5章 借鉴之一: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权 | 第43-47页 |
·司法解释权的含义及功能 | 第43页 |
·我国司法解释的现状 | 第43-45页 |
·对我国司法解释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 第45-47页 |
第6章 借鉴之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第47-62页 |
·法官自由裁量权概述 | 第47-49页 |
·有限的司法审查——对地方法规的选择适用权 | 第49-53页 |
·从李慧娟事件谈起 | 第49-50页 |
·我国法律冲突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分析 | 第50-52页 |
·确认有限的司法审查权 | 第52-53页 |
·刑事自由裁量权 | 第53-59页 |
·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内涵 | 第53-54页 |
·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行使 | 第54-57页 |
·刑事自由裁量权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 第57-59页 |
·民事自由裁量权 | 第59-62页 |
·填补法律漏洞——民事自由裁量权的特有内容 | 第59页 |
·法律不确定的情形 | 第59-60页 |
·法官填补法律漏洞的过程 | 第60-62页 |
第7章 其他借鉴:我国司法改革的相关举措 | 第62-68页 |
·诉讼程序的正当化 | 第62-64页 |
·判决论理制度 | 第64-66页 |
·法官遴选制度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