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关于外资银行的理论与实践 | 第7-13页 |
一、 银行业开放与跨国银行业的发展 | 第7-9页 |
(一) 银行业开放的概念 | 第7页 |
(二) 关于跨国银行业务 | 第7-8页 |
(三) 各国引进外资银行的经验 | 第8-9页 |
二、 引入外资银行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分析 | 第9-11页 |
(一) 引入外资银行对一国经济金融的积极作用 | 第9-10页 |
(二) 引入外资银行对一国经济金融的负面作用 | 第10-11页 |
三、 中国外资银行的引进及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一) 中国外资银行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二) 中国外资银行的引进及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及其一般比较 | 第13-19页 |
一、 外资银行的特殊性与监管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一) 外资银行的特殊性 | 第13页 |
(二) 外资银行进入与东道国经济、金融安全的把握 | 第13页 |
(三) 外资银行经营的国际性系统风险与监管必要性 | 第13-14页 |
二、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比较 | 第14-18页 |
(一) 外资银行监管政策的一般比较 | 第14-16页 |
(二) 外资银行监管基本内容的比较 | 第16-18页 |
三、 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规体系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中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监管 | 第19-25页 |
一、 中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 | 第19-22页 |
(一) 现行法规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 | 第19-20页 |
(二) 完善对市场准入的监管 | 第20-22页 |
二、 中国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监管 | 第22-25页 |
第四章 中国外资银行市场运作监管 | 第25-37页 |
一、 业务经营范围监管 | 第25页 |
二、 资本充足性管理 | 第25-28页 |
(一) 分子、分母的确定 | 第26-27页 |
(二) 资本充足性监管应关注的问题及信用评级标准 | 第27-28页 |
三、 资产流动性管理 | 第28-30页 |
四、 贷款风险管理 | 第30-32页 |
(一) 贷款集中程度管理 | 第30-31页 |
(二) 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 第31-32页 |
五、 存款限制 | 第32页 |
六、 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监管 | 第32-35页 |
(一) 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经济金融效应 | 第32-33页 |
(二) 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最新发展情况及其监管现状 | 第33-34页 |
(三) 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政策选择和监管的完善 | 第34-35页 |
七、 其他方面的监管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入世后对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再思考 | 第37-46页 |
一、 加入WTO以后中国外资银行的发展前景 | 第37-40页 |
(一) 机构网点和业务总量将稳步增长 | 第37-38页 |
(二) 重点开拓人民币业务 | 第38页 |
(三) 扩大与中资银行业务合作 | 第38页 |
(四) 更加积极地参与同中资银行的竞争 | 第38-40页 |
二、 新形势下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选择 | 第40页 |
三、 中国外资银行监管手段和监管组织体系的完善 | 第40-42页 |
(一) 监管手段的完善 | 第40-41页 |
(二) 监管组织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四、 新形势下中国外资银行监管重点是风险性监管 | 第42页 |
五、 完善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体系 | 第42-43页 |
六、 加强与母国监管当局的合作 | 第43-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