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汽车尾气排放状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 第9-10页 |
·汽车尾气净化及稀土催化剂的使用 | 第10-12页 |
·稀土在催化剂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金催化剂的应用 | 第12-14页 |
·催化氧化CO | 第12-13页 |
·水-气转换反应 | 第13-14页 |
第2章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简介 | 第14-26页 |
·密度泛函理论介绍 | 第14-19页 |
·Kohn-Sham方程 | 第15-17页 |
·LDA近似 | 第17页 |
·GGA | 第17-18页 |
·自洽场计算 | 第18-19页 |
·超晶包模型和平面波方法 | 第19-20页 |
·Bloch定理 | 第19-20页 |
·平面波基组 | 第20页 |
·赝势 | 第20-22页 |
·结构优化 | 第22-23页 |
·DFT+U方法 | 第23-24页 |
·一些表征表面催化反应的物理量以及所涉及的公式 | 第24页 |
·本研究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第3章 氧化铈表面载金的研究 | 第26-39页 |
·背景 | 第26-27页 |
·计算方法及模型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Au_3/CeO_2(111) | 第29-30页 |
·Au_3/CeO_2(110) | 第30-32页 |
·Au_3/CeO_2(100) | 第32页 |
·在Au_3/CeO_2体系中吸附O_2分子 | 第32-3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Au_n在CeO_2(110)重构表面负载后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39-53页 |
·背景 | 第39页 |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39-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Au_(3_8)/CeO_2 | 第41-44页 |
·O_2分子的吸附 | 第44-46页 |
·一氧化碳的吸附 | 第46-47页 |
·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共吸附作用 | 第47-48页 |
·在Au_8/CeO_2(110)表面的一氧化碳氧化还原反应 | 第48-5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