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力学分析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施工力学的概念与应用第11-13页
   ·施工力学与常规计算方法的差异第13-14页
   ·施工力学研究进展第14-15页
   ·施工逆解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施工优化的研究进展第18页
   ·时变力学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色第21-23页
第二章 施工力学应用与理论基础分析第23-36页
   ·施工力学研究的基本课题第23-27页
   ·施工分析的力学效应第27-28页
   ·施工分析的力学数学基础第28-30页
   ·时变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时变力学的基本方程和有限元算式第32-35页
   ·本章小节第35-36页
第三章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力学数值方法第36-59页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力学问题分析第36-39页
     ·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特点第36页
     ·大跨度钢结构(张弦梁)施工力学时间变量分析第36-38页
     ·大跨度钢结构(张弦梁)施工力学数值分析难点第38-39页
   ·大跨度钢结构(张弦梁)施工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第39-42页
   ·单元生死技术第42-47页
     ·杀死单元第43页
     ·激活单元第43-44页
     ·构件的漂移第44-45页
     ·分步建模法第45-47页
   ·交界点转角位移释放法第47-52页
     ·独立求解生结构方程第47页
     ·死结构位移边界条件第47-48页
     ·求解死结构控制方程第48-49页
     ·计算流程第49-51页
     ·求解方法第51-52页
   ·算例第52-58页
     ·算例1: 悬臂梁第52-53页
     ·算例2:两端固定梁第53-54页
     ·算例3:大跨度钢梁第54-58页
   ·结论第58-59页
第四章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模拟及监测值对比分析第59-99页
   ·SZCEC 工程及其主钢梁的施工力学问题第59-64页
     ·126m 主梁施工安装方法第59-62页
     ·SZCEC 施工中存在的施工力学问题第62-63页
     ·SZCEC 施工特点第63-64页
   ·SZCEC 施工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第64-69页
     ·生死单元法模拟施工第64-69页
     ·结构设计时整体分析方法第69页
   ·SZCEC 主钢梁结构监测方案与结果第69-77页
     ·监测方案第70-71页
     ·监测结果第71-75页
     ·监测结果数据分析第75-77页
   ·施工过程模拟与监测值对比分析第77-91页
     ·钢梁分段提升第78页
     ·钢梁焊接成整体第78-79页
     ·下弦张拉第79-80页
     ·胎架分级下降第80-84页
     ·屋面施工第84-87页
     ·温度荷载第87-90页
     ·关键数据对比分析小结第90-91页
   ·路径相关性分析第91-97页
     ·张拉路径相关性第92-93页
     ·落架路径相关性第93-97页
     ·路径相关性分析小结第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张弦梁找形及分析第99-120页
   ·引言第99-100页
   ·张弦梁找形算法第100-104页
     ·找形问题的表述第100页
     ·逆迭代法第100-101页
     ·张拉力的施加及温降法的适用性第101-104页
   ·张弦梁预张拉的“预紧力”法第104-108页
   ·张弦梁找形算例第108-118页
     ·算例1第108-113页
     ·算例2第113-115页
     ·深圳会展中心张弦梁结构零状态分析第115-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六章 大跨度张弦梁结构张拉施工方案优化探讨第120-135页
   ·引言第120-121页
   ·优化分析的主要方法第121-122页
   ·张弦梁结构张拉施工方案优化问题第122-128页
     ·优化问题第122-124页
     ·优化算法第124-128页
   ·张拉施工方案优化算例第128-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结论与展望第135-138页
 1. 结论第135-136页
 2. 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附件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清CA125、CA72-4对卵巢癌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下一篇:论童子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