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无机化学工业论文--电镀、电解工业论文

电镀废水回用的膜工艺优化及膜污染控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7-20页
        1.1.1 电镀废水的污染现状第17页
        1.1.2 电镀废水的来源第17-18页
        1.1.3 电镀废水的危害第18-19页
        1.1.4 电镀废水的排放标准第19-20页
    1.2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第20-24页
        1.2.1 化学处理技术第20-21页
        1.2.2 微生物处理技术第21-22页
        1.2.3 电解还原处理技术第22页
        1.2.4 离子交换处理技术第22页
        1.2.5 电渗析处理技术第22-23页
        1.2.6 膜分离处理技术第23-24页
    1.3 膜污染简述第24-26页
        1.3.1 膜污染类型第25-26页
        1.3.2 膜污染控制措施第26页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6-29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6-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29-37页
    2.1 试验材料第29页
        2.1.1 试验用水第29页
        2.1.2 试验所需药品及试剂第29页
    2.2 试验装置第29-34页
        2.2.1 预处理装置第29-32页
        2.2.2 超滤和反渗透回用处理装置第32-34页
    2.3 试验分析方法第34-37页
        2.3.1 水质分析方法第35页
        2.3.2 分析仪器第35-37页
第三章 预处理工艺研究第37-61页
    3.1 试验过程第37-38页
        3.1.1 加碱沉淀小试试验操作步骤第37页
        3.1.2 混凝沉淀小试试验操作步骤第37-38页
        3.1.3 加载絮凝小试试验操作步骤第38页
    3.2 预处理小试试验对比第38-56页
        3.2.1 加碱沉淀处理效果第38-40页
        3.2.2 混凝沉淀处理效果第40-46页
        3.2.3 加载絮凝处理效果第46-56页
    3.3 预处理工艺形成的颗粒性质对比第56-58页
    3.4 三种预处理中试运行对比第58-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超滤和反渗透中试工艺优化研究第61-73页
    4.1 超滤中试系统研究第61-65页
        4.1.1 加碱沉淀后的平板陶瓷膜和中空纤维膜出水对比第61-62页
        4.1.2 混凝沉淀后的平板陶瓷膜和中空纤维膜出水对比第62-64页
        4.1.3 加载絮凝后的平板陶瓷膜和中空纤维膜出水对比第64-65页
    4.2 平板陶瓷膜和中空纤维膜系统运行稳定性第65-68页
        4.2.1 运行时间和跨膜压差变化第65-67页
        4.2.2 颗粒物变化第67-68页
    4.3 反渗透中试系统研究第68-70页
    4.4 电镀废水回用的中试工艺优化第70-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膜污染物质分析及控制研究第73-87页
    5.1 超滤膜污染成分分析第73-76页
        5.1.1 平板陶瓷膜污染成分分析第73-75页
        5.1.2 中空纤维膜污染成分分析第75-76页
    5.2 超滤膜反清洗方式研究第76-82页
        5.2.1 平板陶瓷膜反清洗第76-78页
        5.2.2 中空纤维膜反清洗第78-81页
        5.2.3 曝气对平板陶膜污染的影响第81-82页
    5.3 酸碱清洗方式研究第82-86页
        5.3.1 平板陶瓷膜酸碱清洗方式研究第82-84页
        5.3.2 中空纤维膜酸碱清洗方式研究第84-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7-89页
    6.1 结论第87-88页
    6.2 建议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7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99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9-101页
附件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型降膜加热器流动及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温度和盐度双因子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代谢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