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以人为本概念内涵的探究 | 第7-10页 |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内涵 | 第7页 |
第二节 以人为本社会理论的提出 | 第7-8页 |
第三节 以人为本社会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 | 第8-9页 |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 第9页 |
小结 | 第9-10页 |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城市解读 | 第10-14页 |
第一节 健康的城市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安全的城市 | 第11-12页 |
第三节 适宜交往的城市 | 第12页 |
第四节 心理满足和认同的城市 | 第12-13页 |
第五节 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城市 | 第13页 |
小结 | 第13-14页 |
第三章 城市规划必须以人为本 | 第14-19页 |
第一节 现代城市发展的反思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城市规划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9页 |
第四章 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对城市空间的观察 | 第19-31页 |
第一节 居住空间——重塑市民的家园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街道——恢复城市的生活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广场、公园空间——成为城市的起居室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湿地空间——成为城市的绿肺 | 第23-25页 |
第五节 历史空间——保留城市的记忆 | 第25-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创建以人为本现代城市的思考 | 第31-42页 |
第一节 大与小,城市双尺度空间的有机结合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快与慢,机动化的城市与传统城市节奏的和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新与旧,现代空间与历史空间的融合 | 第35-38页 |
第四节 熟悉与陌生,现代居住空间对熟悉的生活家园的继承 | 第38-39页 |
第五节 工作与交往,现代城市的双重需求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