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生物学特性及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1页 |
1 黄精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黄精的分类 | 第10-11页 |
·黄精的资源调查 | 第11页 |
·黄精的结实特性 | 第11-12页 |
·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黄精种子萌发研究 | 第13页 |
·黄精的栽培研究 | 第13-14页 |
2 关于种子休眠的研究 | 第14-31页 |
·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解除种子休眠方法和休眠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休眠的多形性及其生态学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42页 |
1 黄精种子及根茎芽的发育解剖研究 | 第31-34页 |
·黄精种子及新生根茎芽的形态变化观察 | 第31页 |
·胚的形态观测 | 第31-32页 |
·果实和种子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 | 第32-34页 |
2 黄精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休眠方法的初探 | 第34-42页 |
·黄精种子营养成分测定 | 第34-39页 |
·黄精种子的活性检测 | 第39页 |
·黄精种子吸水规律测定 | 第39页 |
·发芽抑制物测定 | 第39-40页 |
·破除黄精种子休眠方法的探索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2-62页 |
1 黄精种子及新生根茎芽的发育动态变化观察 | 第42-51页 |
·黄精种子的特征 | 第42-46页 |
·黄精种子的发育过程及根茎芽的生长动态观察 | 第46-50页 |
·黄精的物候期观察 | 第50页 |
·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 | 第50-51页 |
2 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休眠方法的研究 | 第51-62页 |
·黄精种子营养成分测定 | 第51-54页 |
·黄精种子的活性检测 | 第54页 |
·黄精种子的吸水规律 | 第54-56页 |
·发芽抑制物的测定 | 第56-57页 |
·黄精种子的发芽实验 | 第57-61页 |
·离体胚萌发率测定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2-67页 |
1 黄精的生物学特性 | 第62-63页 |
·黄精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 第62-63页 |
·黄精种子特性 | 第63页 |
2 黄精种子的休眠原因 | 第63-65页 |
·种子胚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63-65页 |
·内源抑制物质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 第65页 |
3 解除休眠方法的探讨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9页 |
1 黄精种子的特征 | 第67页 |
2 根状茎顶芽发育解剖 | 第67页 |
3 黄精的生活周期 | 第67页 |
4 黄精种子的休眠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